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开放也是改革

字体:
—2024—
08/04
11:01:38
2024-08-04 11:01:38 来源:浙江宣传

  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厦门考察时明确提出和使用了“改革开放”一词。此后,“改革”和“开放”往往被连在一起使用,又先后被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党章和宪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百姓的生活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每个人都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但是我们可能鲜少去思考:改革和开放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开放也是改革呢?

  一

  从实践经验看,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离不开以开放促改革这个重要法宝。笔者以为,这至少可以从几方面来理解。

  引入了“不改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意识。更充分的开放,意味着更流动的商品要素、更多的市场调节,“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更加充分。比如,中国汽车行业第一批“吃上了螃蟹”,关税下调、股比放开、取消合资伙伴数量限制,所有汽车品牌被放在同一市场同台打擂。“怕”一定是有的,但正是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中国汽车行业逐步摸索出“打怪升级”的新路子,提升了全球竞争力。事实证明,开放越是充分、竞争越是激烈,才会有更快的进步、更强的创造力。

  拓展了“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发展空间。开放的门一打开,带来的就是“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路,这两条路方向相反,能否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类似的问题,在20多年前的浙江也曾引起过讨论。

  进入新世纪,经过了20多年高速发展的浙江,先发优势逐渐减弱,资源束缚却不断加剧。一些民营企业家面对资源瓶颈,选择到外省投资,有人认为这是资本外流、企业外迁。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一锤定音:企业“走出去”,是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需要,是在更大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的需要。于是“地瓜理论”孕育出“地瓜经济”,使得浙江在全国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构筑了更具韧性、活力和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如今,约800万浙商遍布海内外。

  扩大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朋友圈”。面对当今世界的风云激荡、变乱交织,没有谁能成为一座孤岛,大家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离不开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举措。比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间,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大伙儿合作共赢,为各国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面对当前环境,如何进一步扩大与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如何深化规则标准对接机制?如何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意味着必须解决好这些改革命题,唯有如此,才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二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稳步崛起,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开放大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开放,也正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实际上,我们的态度一直非常鲜明,那就是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积极推进高水平开放,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或许有人疑惑,现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回潮,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为何还要大开国门?其实,这是还没有看清,在开放这件事上,我们和某些西方国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比如,对某些西方国家而言,开放的历史曾一度蒙上“吸蚀”和“榨取”的灰影,一开始便存在严重不公正不平等的缺陷。所以当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这样的开放就开起了“倒车”,露出单边主义的马脚。而中国之开放,强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合作与交流,谋的乃是“大同”与“和合”,不存在“撤回”的必要和理由。

  又如,世界上鲜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把开放与改革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独特而强劲的发展动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们通过对外开放,开拓了视野、刷新了观念,积累着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有益经验,也在这个过程中把遇到的挑战和待解的问题转化为改革的标靶,不断促进“精准制导”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如,在贸易这个和市场主体关联最直接的领域,一个个自贸片区、沿海开放城市的涌现以及取得的发展成就,正是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鲜活例证。

  而今,中国面临的诸多难题和挑战,同样需要开放和改革的联动来破题。尤其是面对势不可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唯有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拥抱全球创新资源与技术前沿,同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让科创的红利充分惠及国内生产力解放、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让我们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相通相融,从而更好推进制度型开放。

  三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改革和开放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改革到位了,开放的空间才会越来越大;开放扩大了,改革的动力才会越来越强。如何以开放促改革?在笔者看来,还须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去大海里提升“泳技”。想在全球经济这片“汪洋大海”里畅游,要么熟练掌握已有的“裁判规则”,要么自己拿出一套“标准姿势”。不管哪一种,都要求具备世界一流的“泳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中提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就需要我们把自己放进“大海”里,按照国际经贸规则去训练“泳技”。比如,世界银行推出的营商环境评估新体系就几乎覆盖了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甚至把“获得用水”“获得网络”都作为评价指标,这就意味着往后我们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时要设立更高的标准、提出更严的要求。

  二是敞开大门多“邀客”。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从进口的商品看,除了石油、天然气等战略物资外,像巴西的农产品、德国的机械设备、泰国的橡胶和水果等,都是中国进口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国博弈加剧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把全球的优势资源多多地“引进来”。如何让经济发展的活力更强、韧性更足?需要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双向联动。特别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块,像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都需要敞开大门、拥抱合作,不能关起门来自己干,闭门造车没有出路。

  三是多多“凿空”让循环畅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这就意味着,其运行一刻也不能停歇,就像人的新陈代谢一样,且循环越快,活力越足。开放就意味着要把影响流动的障碍和壁垒打破打通,让经济的血脉流动起来,这本身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应当提升国内循环的“含氧量”,让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等在全国这个统一大市场中流动得更快更好;另一方面,要把国内国际循环的链条拉长,比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自贸试验区、举办进博会等,都是“凿空”之举。

  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而向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也是将改革进行到底最生动的注脚。这条路,值得我们坚定地走下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