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总会回荡这么一句宣言。75年前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城楼上一边走,一边向群众挥手,草绿色的中山装庄重整洁,脸上不时闪现着笑意。
这是属于新中国的伟大时刻,也是新中国最伟大的瞬间。历史影像的背后,有一对特殊的夫妻档,他们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原主席徐肖冰、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原主席侯波。
当天下午,徐肖冰架着摄像机守在镜头前,双手不由轻轻颤抖;侯波则背着照相机,在城楼上来来回回跑,为了拍到毛主席等领导人的正面,她把身体尽可能伸到城楼护栏外……
历史的进程不断向前,但总有一些瞬间让人永远铭记。从延安到北京,从抗战到解放,再到新中国,徐肖冰、侯波夫妇用影像记录了波澜壮阔的“建国大业”。
当时年仅25岁的侯波拍摄的《开国大典》,记录了新中国成立的庄严时刻 图源:“浙江党史”微信公众号
一
1916年8月,徐肖冰出生于浙江桐乡的一个没落乡绅家庭,在乱世中经历了家人的死亡和刻骨的贫困。侯波小徐肖冰8岁,出生于山西夏县的农民家庭。20世纪30年代,一南一北两个追逐信仰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离开家乡奔赴延安。
徐肖冰年少时即醉心电影,曾是上海滩最年轻的“电影人”,担任过《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生死同心》等片的摄影助理。1937年,在西北电影公司任职的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上前线拍摄抗日战况。当时,前线溃退的国民党残兵见了百姓就抢,还抢走摄制组的财物;不畏生死的八路军战士军容齐整,受到百姓欢迎,还接济了困顿中的摄制组。
亲身经历让徐肖冰不由得思考起国家的前途,他最终作出决定——“留下来,我要去参加八路军!”在周恩来介绍下,徐肖冰到延安参加革命,为中共领导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徐肖冰第一次给毛主席拍照,是1938年毛主席在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报告的时候,虽然这张照片只表现了毛主席的侧面,却将毛主席自信、渊博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战地记者,他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常常将生死置之度外。徐肖冰英勇无畏的形象,也一点一点印在侯波的心里。1942年,在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春天里,一个小小的窑洞成为他们的婚房,徐肖冰用节省下的馒头片烤成饼干招待战友,乡亲们纷纷送来延安的小枣祝福这对甜蜜新婚的年轻人。
据家属回忆,侯波最爱的歌曲是《延安颂》,那魂牵梦绕的延河畔、宝塔山都是她与徐肖冰爱情的见证,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弥留之际,她虽已神志不清,但只要听到《延安颂》的旋律,眼神便变得格外明亮。
革命摄影家徐肖冰、侯波 图源:“嘉兴文旅发布”微信公众号
二
徐肖冰曾被毛主席称作“我们自己培养的摄影师,是吃小米饭成长起来的”,《毛主席阅读“南京解放号外”》《朱德在太行山》《彭德怀在前线》《挥手之间》《不能忘记他》等著名照片,都出自他的相机。
沉默的画面背后,有炮火连天的战斗、血泪写就的丰碑。比如,《不能忘记他》中的主角,是八路军129师386旅16团排长张义周。百团大战后期,在激烈的榆社攻坚战中,张义周壮烈牺牲,头部被机枪扫得血肉模糊。徐肖冰痛哭着按下快门,为他拍下一张无比真实的特写,记录下这位英雄最后一刻的英勇与悲壮。
徐肖冰在战场上的勇敢表现,得到了一致赞赏,陈赓大将甚至邀请他跟着一起打仗,并半开玩笑地对他说:“拍照片固然有意思,可是哪有打仗过瘾。”延安电影团成立后,徐肖冰担任摄影。彭老总动情写了首诗赞誉延安电影团:“摄取战争的真相,不怕鬼子的刀枪。踏遍了华北战场,几经寒暑来到太行山上。有了你这样的英勇战士,中华民族决不会亡。”
凝固的瞬间背后,对应着一段段风起云涌的往事,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忍不拔和革命浪漫主义。比如一谈到“重庆谈判”,便绕不过徐肖冰拍摄的《挥手之间》。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之际,中国又到了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毛主席上飞机时,一边走,一边挥着周总理送的考克帽与群众告别。大家都知道此去重庆吉凶未卜,但他挥舞帽子的动作给了在场众人强烈的信心。这一挥,展现出共产党人的无比决心和无上英勇,这也是徐肖冰最得意之作。
可以说,徐肖冰、侯波不仅是照相机的操作者,更是照相机后观察历史的人。
徐肖冰侯波纪念馆 图源:“嘉兴文旅发布”微信公众号
三
1938年,年仅14岁的侯波光荣入党,她的入党申请书上只写了短短六个字:“打日本,救中国。”
之后,她虽然没有拿枪在战场上拼杀,却受丈夫徐肖冰的影响,用镜头在另一个战线上耕耘。“我能用我手中的照相机,把八路军抗日的英勇行为报道出去,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了解八路军,了解共产党。”革命的风风雨雨、仁人志士的殚精竭虑,被他们“装”进一张张底片里,把伟大的瞬间化为永恒的历史。
他们的身影,曾穿行在太行山路、林海雪原、南泥湾的麦田,他们曾赶着毛驴渡过黄河天险,也曾背着摄影机冲过封锁线……回望他们的摄影人生,夫妻俩在志同道合中演绎了爱情最好的模样。
1949年5月,毛主席与侯波夫妇在香山合影。陈正青摄 图源:“人民艺术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其中,最特殊的一张照片是毛主席和夫妻两人的合影。1949年5月的一天,侯波前往香山协助徐肖冰。送走外宾后,毛主席突然提出:“来,咱们一起合个影。”拍照时,徐肖冰夫妻在主席两侧一左一右站好后,毛主席说:“不行,不能这样站,女同志是半边天,侯波要站中间。”
在为毛主席和其他党中央领导同志专职摄影的12年时间里,侯波共留下4773幅作品,目前对外公开的700张毛主席相片中,有400多张出自侯波之手。她晚年曾说:“中国不知道有多少优秀的摄影师,由于历史的偏爱,我才成为这样一个幸运者。”
也正是因为这份“幸运”,让我们有幸重温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片断。他们在70余年的摄影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生动串连起了祖国的昨天。
徐肖冰、侯波夫妇晚年一直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将2700多件电影、摄影作品和珍贵的收藏品捐献给桐乡。逝世后,两人也都选择长眠江南。他们的骨灰被撒进大运河,与爱的人、与家乡人民永远在一起。1993年,徐肖冰侯波纪念馆在桐乡对外开放,每年都有上万人参观。
记录历史的人,最终也一同归于历史的记忆,始终闪耀光芒。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