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过后,杭州钱王祠的蜡梅就占据了“西湖冬花”的C位。红墙黛瓦映衬下,一枝枝黄花暗香浮动,中国式的古典浪漫点亮了冬日杭城。
江南赏梅,总是从蜡梅开始,然后才是梅花。当下,四处梅花已次第绽放,正是寻梅的好时候。
从杭州出城约20公里,有一座海拔200多米的超山。超山以“十里梅花香雪海”著称,被誉为“中国观梅第一山”。就在昨天,第十七届杭州超山梅花季开启。值此之际,不妨走进山中,寻一寻超山梅花的超然之意。
一
超山,又名超然山。有文献记载:“其山超然出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因为比周边的皋亭山、黄鹤山更高一些,才有了超然之名。
超山种植梅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后晋年间,距今已经超过一千年。不过,超山赏梅声名鹊起,却是在清末时期。当时,超山梅花之盛蔓延十余里,江南一带的文人雅士、社会名流纷纷前来,留下了大量诗词墨宝。
自称“嗜梅者”的翻译家林纾来到超山观梅后,不由惊叹:“以生平所见梅花,咸不如此之多且盛也。”郁达夫曾特地写了一篇《超山的梅花》,向世人推荐西湖以外的杭州山水。在他的笔下,超山梅花堪比罗浮仙境,“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个雪海”。
要论最爱超山梅花的人,一代宗师吴昌硕或许当仁不让。80岁那年,一日他正与西泠印社的社员们在孤山相聚,听闻超山的梅花正开得绚烂,说什么也要赏梅去。于是从武林门码头坐船出发,悠悠荡过丁山湖漾时,看见超山重重叠叠的梅花或浓或淡交织在一起,顿感心醉神迷。
近年来,超山梅花种植的数量和种类还在持续增加。盛放之时,上万株、40多种梅花或白若雪、或粉似霞、或红如火,从初冬持续到次年三月底。最盛时常常在春节前后,这里也因此成为一个新春热门打卡地。
当然,如果现在想如吴昌硕一样乘兴赏梅,不必再坐船了。从杭州主城区出发可以直接驱车望梅高架直达,循着东园小径深入梅海之中,弯腰仰头在枝桠间穿梭时,或许还能偶遇一朵超山独有的“六瓣梅”,一整年的幸运也可能随之开启。
超山北园,还可以泛舟寻梅,悠然划入水墨画卷时,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梅花的倩影。此时再想起吴昌硕那句“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或许更能读懂他对梅花的魂牵梦萦。
二
世人皆赞超山梅花有“古、广、奇”三绝,其中“古”字,就是因为其中的唐梅和宋梅。楚梅、晋梅、隋梅、唐梅、宋梅,为中国现存五大古梅,而超山有其二。不少游客慕名来到超山,就是希望一睹古梅风采。到超山后,自北园循径而上,穿过一小片梅林之后,就能看见它们的踪影。
唐梅栽种在大明堂内的石坛里,高约1.8米,枝干虬曲朝向一侧,据说树龄已经有1300多年,却仍然岁岁开花。相传是南宋义士唐珏移植到这儿的,也有记载称是从塘栖镇上一处私宅中移植而来。
每到冬天花开时,唐梅独占堂内C位,常有摄影发烧友带着“长枪短炮”前来取景,期待能抢先捕捉到那抹最动人的梅影。伫立在侧,时有一股淡雅梅香悠悠飘散,与背后的“浮香阁”三字相得益彰。
大约几十米外,宋梅静静矗立。据当地人传,这株古梅由民国初期报慈寺(即大明堂)正法禅师寻来。它的树干更为粗壮,看起来表面枝裂干空,倒多了几分古朴沧桑的感觉。到了冬日,这些虬曲的老枝仍然会开出新花来。
1923年春天,书画家周庆云、姚虞琴一行人来超山赏梅踏春,看见宋梅尤为出众。老梅虽然枝条都垂到了地上,却是花开浅绛、暗香浮动。
文人的风雅总是与众不同,他们在一旁专门筹建了一座“宋梅亭”,并邀请吴昌硕勾勒了一幅“宋梅小影”刻在石头上。亭子落成时,几位知己好友在这儿饮酒赏梅作画,“花前倾一杯”的潇洒与超然从此有了想象的实体。
时光荏苒,飞檐翘角的宋梅亭也成为了超山风景的一部分。亭子边有株“蜡梅王”,是吴昌硕在兴建宋梅亭时亲手种下的,如今已经102岁,过些日子就将开得亭亭如盖。
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超山梅花的超然花意,因为游人各自不同的心境,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大清三杰”之一彭玉麟为官刚直清廉,尤爱梅花的清气。67岁生日时,他到超山赏梅后写下“江湖未醒梦中梦,天地空留身外身”,由此14字,超脱之气扑面而来。
而林纾来超山赏梅的那一年,是《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的当年。这是他翻译的第一部外国小说,也是译介到中国的第一部外国文学作品。此前,林纾在七次礼部会试中“屡试屡败”,还经历了母亲去世、妻子亡故。从《巴黎茶花女遗事》开始,他的翻译事业日渐起色。凌寒盛放的梅花,在林纾眼里,可能也映照着自己的境遇吧。
生活不一定时时如我们所愿,但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时能够宠辱不惊,何尝不是老子所说的“燕处超然”?
超山的超然之名,虽始于山势的高低,但因为有了梅花,超脱尘世、超然物外的意境,就在超山有了具象化的展现。
1964年,吴昌硕三位弟子在超山共绘了一幅《长春图》,潘天寿画石、吴茀之画松、诸乐三画梅,三位国画大师合力完成了横260厘米、纵131厘米的巨幅国画。或许正如同“长春”的名字一样,虽然时光终会流逝,但超然的意境,会随着艺术的传承而不朽。
自明清以来,超山成为不少文人聚会的地方,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石刻、诗词与游记,超然之意,从梅花浸染到山间各处。比如看到怪石,使人忍不住提笔写上一句“玲珑一石俏而幽”;谈起石洞,吟一句“月华来翠窟,云影落天涯”以表夜中幽思;哪怕是山中的一座亭子,也让人有了“山空何日仙人来”的遐想万千。
“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千年以前,苏轼曾在密州修葺了一座超然台,他站到台上,发出了“诗酒趁年华”的感慨。
面对外界纷扰、世事变迁,有一颗从容之心,能让人看到更多生活的乐趣。试上超然山上望,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这份超然之意,在花间石下,也在你我心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