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7年浙江省两会 > 特别策划 > 热聚焦 冷思考 正文

热聚焦 冷思考

民生最强音|防灾减灾,人人能作为

代表委员关注“平安浙江”建设

2017-01-18 21:58:5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金春华 吴勇

  浙江在线杭州1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春华 吴勇)2016年,“平安浙江”建设走过第12个年头,浙江成为经济最活跃、社会最稳定、最具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省区市之一。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平安浙江”建设的论述,却透露出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报告不仅对社会治理提出明确要求,还突出了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等内容,并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避让搬迁和综合整治工程、大力推进治危拆违攻坚战、“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等,放在“深入开展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些表述,引起代表委员的注意。为什么要强调自然灾害防治、应急能力建设?各地该如何落实平安建设举措?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

  2013年10月,余姚遭遇严重水灾;2015年11月,丽水莲都区里东村发生山体滑坡;2016年9月,浙南遭受暴雨袭击,遂昌苏村发生山体滑坡……浙江自然灾害频发。省政协委员、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副队长叶兴永说,政府工作报告如此重视自然灾害防治,是我省各地对气候、地理等特征的清醒认识,也是以人为本、把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的体现。

  “浙江地处气象灾害频发的亚热带气候区,又有长达6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许多海岸和河口处于东海强潮区,加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多山地貌,使浙江成为洪涝台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叶兴永委员说,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也加剧了气象灾害频发。

  叶兴永委员分析,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浙江每平方公里土地的生产总值已达4360万元,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仅2015年,累计受灾人口达704.6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达228.2亿元。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却存在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部分群众防灾意识淡化的反差。省人大代表、苍南宜山镇芙蓉村党总支书记金邦荣说:“有些村民居安不思危,危机意识不强,避灾主动性不高。像强台风要来了,党员干部屡次上门规劝,但不少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却有侥幸心理,不愿主动避灾,有的被劝走后又悄悄回去。”

  思想松懈是最大危害

  面对这一现象,各地该如何应对?叶兴永委员从专业角度给出答案。

  “天灾总是在人们将其淡忘时来临,因此思想重视是防灾的第一要务。”叶兴永委员说,防台时我们常讲宁可“十防九空”,从专业角度看这是非常科学的。“灾害防御学有个‘十分之一法则’,就是100元的防灾投入,可避免1000元经济损失,这是非常划得来的。何况目前的灾害预报准确率逐步提高,只要及时、充分应对,就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灾害预防,也需要法治手段。2016年12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一份决议草案,其中规定:在自然灾害中,对经劝导仍拒绝转移的人员,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采取措施,强制带离危险区域。叶兴永委员认为,很有必要通过法治手段强化公民防灾意识,“灾害预防从来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需要广大群众密切配合。很多国家出台了法规,规定个人在防灾减灾中要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

  从系统学角度看,防灾减灾需要全局谋划、通盘考虑。叶兴永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避让搬迁和综治整治工程,大力推进治危拆违攻坚战”等内容,把防灾减灾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将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府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防灾工作也要与民生工程推进结合起来,多管齐下才能见效。”省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辛薇说,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避让搬迁和综合整治工程,就要妥善开展下山移民工作,加强就业能力培训和财政支持力度,让群众在安置地待得住、待得好。

  人人参与至关重要

  防灾减灾需要群众参与,政府部门应与社会力量合作互动,这是代表委员的共识。

  省人大代表、杭州西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施增富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总结深化‘平安护航G20’安全保障经验,建立健全安保维稳长效机制”,不管是自然灾害防治还是基层社会治理,发动群众至关重要。

  在这过程中,及时准确的科普宣传必不可少。省人大代表、瑞安市塘下镇陈岙村党支部书记陈众芳说,这项工作其实不难,关键是向群众算清楚“账”,“我常给村民讲,台风来了不及时躲避,你就要出事,这些年赚的钱不是白赚了?”

  结合举办G20杭州峰会的经验,施增富代表说,领导干部带头是一个好办法。在峰会期间,他负责联系三墩镇,每天一早就到社区巡逻,晚上十点多还在四处督查,群众看在眼里,自然就有防范意识,就会积极加入志愿服务中来。

  辛薇委员对此表示赞同。她说,干部与群众拧成一股绳,要有机制和平台保障,如“武林大妈”“西湖平安防线”“乌镇管家”等,“‘枫桥经验’50多年来能历久弥新,就是这个道理。当前,要重视社会组织参与灾害防治的作用,通过完善社会组织评估体系和考核机制加强监管,形成群众有序参与的长效机制。”

标签:自然灾害;防灾;政府工作报告;防灾减灾;重大地质灾害;平安浙江 编辑: 金林杰
+more

精彩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