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题:一个牛皮纸袋里的“履职路”
新华社记者 张辛欣、侯雪静、谭谟晓
对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来说,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是他前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最重要的“行李”。
这个纸袋里装的是他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年来所提建议的回复。他带着这些资料,目的是要看看相关部委的承诺有没有落到实处。“这个账要好好对一对,也给乡亲们一个交代。”他说。
去年两会期间,他提出的“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回复。
“要强化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特别是要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提高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注重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裴春亮告诉记者,国务院扶贫办曾回复他,表示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人穷不能穷志气。”一辈子和农民打交道,裴春亮明白,脱贫最关键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让每个人“有愿望”“有本领”。
位于太行山边的裴寨社区,三面环沟,一面靠山,曾是全省有名的贫困村。11年前,裴春亮当选村委会主任。修水库,发展大棚蔬菜,种植鲜花,搞红色旅游……这些年来,裴春亮带着村民一步步走上致富路。
“我们每年评选致富能手,去年还把电商引来了。”裴春亮说,去年12月,村里举办红薯粉条文化节,7天就卖了13万多斤红薯粉条。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把对裴寨社区扶贫的思考写进建议,提交给了相关部门,也格外关注自己建议回复和落实情况。“每年拿到政府工作报告,第一件事就是把扶贫和农村的字眼圈出来。”他说。
从最早的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到注重农村水安全、农村污染防治、农村素质教育,再到农村合作医疗,裴寨社区的进步,是全国脱贫攻坚历程的缩影。裴春亮的许多建议,也都能在中央扶贫政策中找到“回应”。
几年间,裴春亮多次接到国务院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的电话和文字回复,也参与了相关问题的调研。“在接到回复后几天,相关部门还会专门询问我,对答复是否满意,建议是否落实到位。”他说。
“我也不客气,不满意就提出来,再去沟通。”裴春亮说,这些年的建议和回复他都保留着,每年都要拿出来,“对对账”。“我是一个纽带,要把大家的呼声带上去,也要把国家有关部门的答复给乡亲们说清楚。”
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承办了人大代表建议275件、政协委员提案173件,其中电商、光伏等扶贫新业态关注度较高。
“今年我还要提扶贫建议。”裴春亮说,他想把村里对旅游扶贫的尝试和思考,包括问题和建议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