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站位高、视野宽,体现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主题,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目标的确立,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战略部署的重要立论基础。
浙江在线11月6日讯 (段治文 编辑 江于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站位高、视野宽,体现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主题,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目标的确立,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战略部署的重要立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不是凭空想象的结果,而是有深刻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思想依据的。深入领会这些依据,对于我们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论断的历史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在近40年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们从历次大会报告的标题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一主题和主线。党的十二大报告标题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三大报告标题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党的十四大报告标题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党的十五大报告标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标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标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标题和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从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每次大会主题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等关键词,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的主题,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努力,已经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重要的历史基础。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是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历史基础和历史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论断的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不仅要建立在深厚的历史基础上,而且还要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深入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也就是不仅需要有历史依据还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的理论依据,集中表现在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把握和深刻认识上。在此之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时提出,至今已沿用36年。36年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近40年的历程中,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更加突出的问题凸显出来,那就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也决定着时代的新变迁,更决定了党和国家工作必须作出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正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成为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论断的现实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表现出全新的时代特征。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阐述的,这是一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无疑是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现实依据。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意义,就是要实现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进一步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进一步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新要求,无疑也是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又一现实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论断的思想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回答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这就是说,历史要求我们,要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地精彩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那样,回答好新的时代课题;要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一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创新,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这一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新要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新要求,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深刻的思想依据。
【作者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