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连日来,本报记者走基层、看变化,聚焦我省各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事例。
实现夜间公交重点乡镇全覆盖
上虞 村庄通“夜车” 村民笑呵呵
浙江在线11月7日讯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施佳琦 区委报道组 袁伟江)11月6日傍晚6时15分左右,天已经黑了下来,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积山村的村民章藕娣从上虞区人民医院看完病出来,在公交站台边等着605路公交车进站。这班10月28日开通的夜间公交,每晚6时开出首班车,一直到晚上9时30分,从道墟街道发出最后一班车。
“有了夜间公交,我们出行方便多了。”对于时常要到城区看病的章藕娣来说,605路夜间公交已成为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条出行线路。就在10月22日通车前,她还和很多村民一样,晚上出行只能靠骑电瓶车近15公里才能到达城区。
10月12日,道墟撤镇设街,乡镇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村民们“让出行更便捷”的期盼日益迫切。这同样是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学生的期盼。“学校建在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尚未完善,学生课余的购物、娱乐等需求因为交通不便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上虞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何柏樵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断增长,这些需要我们必须尽快满足。”在与学校和街道反复对接后,上虞区交通运输局会同相关部门、单位经过实地调研,于10月22日和10月28日分别开通668路、605路夜间公交。
据了解,两路新增的夜间公交均从上虞汽车东站首发,668路直达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605路直达道墟街道。两条线路经过城区主要商圈、医院和交通集散点,在晚上6:00-9:30分别开设4辆18趟车和2辆10趟车。668路所在的城乡三车队还考虑将公交车由目前的核载48人加大到核载70人的车型,班次从半小时一班加密到十几分钟一班。
上虞区运管所副所长邵涌告诉记者,上虞原有13路夜间公交,在新增这2条线路后,实现了全区6个城区街道和其他重点乡镇夜间公交全覆盖,新增线路让道墟街道5万多名村民和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近万名师生出行更加便捷。
据悉,自2013年提出“城乡公交一体化”以来,上虞区加快推进“村村通公交三年计划”,在今年6月28日已实现全区339个行政村全部通公交。
打造家门口的便民服务中心
浦江 “社区+公安” 服务送到家
浙江在线11月7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李攀 通讯员 胡毓玲 杨鹏)“驾驶证丢了,没想到现在家门口就能补证。”11月6日,浦江市民张先生来到家门口的中山路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驾驶证补办手续。这里是浦江公安设立的全省首个“社区+公安”便民服务中心。
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省正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出要加快推进“高效跑一次”、“更多依靠网络跑”和“就近跑一次”。
“社区+公安”便民服务中心的成立正是浦江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前移、下沉,向镇村及企业延伸的一项重要举措。该简的简、该放的放、能就近办的积极推进就近办理,通过打造“社区+公安”便民服务中心,将原本群众只能到行政服务中心、派出所办理的机动车非现场交通违法处理、驾驶证补证、6年免检合法检验合格标志和户籍办理等18项公安业务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
家住中山路社区的浦江市民黄先生算过一笔账,过去到交警大队处理交通违法,算上排队大概要花半个多小时;现在无须奔波,也不用等待,10分钟内就能办好。同时,中山路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安装港澳通行证自助签注系统、交通违法业务自助缴费系统等举措,大大节约了群众的办事时间。此外,浦江公安还专门建立了电话回访制度,通过群众的直接评价来寻找不足,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据统计,目前该中心已为群众办理各项业务3400余件。
“以服务的加法换取群众跑腿的减法,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浦江县公安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后浦江公安将进一步加大权力下放力度,把更多服务事项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大力推进工业镇环境治理
天台 整治脏乱差 建设“大花园”
浙江在线11月7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钱祎 通讯员 徐平 杨德华)11月6日,记者路经整治提升后的60省道,从天台县城前往该县东部的坦头镇、三合镇、洪畴镇等地,沿途各个村庄入口可见款式多样的新建村标,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目前,天台东部正在形成一批风情独特的小城镇、最忆乡愁的美丽乡村和四季宜游的美丽田园。
天台旅游亮点众多,然而工业发达的东部区域却一度“黯淡”,脏乱差的环境让人不敢恭维。“东部环境不改善,就谈不上全域旅游。”天台县委主要负责人说。十九大后,天台进一步明确:以贯穿东部的60省道为主轴,东部工业镇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庭院革命”等,进行“美丽突围”,扩大全域旅游版图,使之成为天台打造“名县美城”战略定位的攻坚重点。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天台县委主要负责人说,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绿色发展,是天台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域“大花园”的发展路径。
近日,天台东部三合镇的“工业村”峇酋村村民把全村各个角落里的陈年垃圾翻了个遍,清掉的垃圾不下500吨,拆出了5000余平方米的空间。
工业重镇要装上“绿芯”,不仅靠表面清理,还要促使“低小散”企业规范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
洪畴镇居民以前印象最深的就是扑鼻而来的橡胶味。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镇区周围有不少小型橡塑加工厂。以橡塑行业“低小散”整治为契机,该镇依托中小企业创业园,创新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引导橡塑企业向园区集聚,彻底完成橡胶产业“低小散”整治。
现在来到洪畴镇,几乎闻不到橡胶味。环境改善后,该镇在乡村休闲旅游上小试牛刀,不久前,吸引乡贤回乡投资,规划了首期投资约3亿元的忘忧谷旅游大项目。
如今,拭去污垢的天台东部工业镇,把山水等自然元素渗透到城乡统筹发展的布局中,颜值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