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文芳 陈宁 李鹏)在我省,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山区抑或海岛,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经多年探索,我省医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医改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财政投入持续加大,医改成效已经显现,我省步入全面深化医改深水区。
医疗服务供给如何才能进一步满足百姓需求?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健康浙江建设”“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医院、中医、医生‘六医’统筹”等内容,为我省深化医改指明方向,更为民生诉求给出解决方案。
“‘六医’统筹是我省深化综合医改的升级版,是加快建设健康浙江的重要抓手。政策背后传递出我省推进深化医改将更加注重体制改革与机制改革的协同性,更加注重制度设计的系统性和部门间工作的联动性,更加注重医改各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合效应。‘六医’包括两个层面——政府有关部门和医疗卫生系统,就像乐器的两排音符,在党委、政府的统筹指挥下,才能奏出百姓满意的协奏曲。”省政协委员、省卫计委副主任徐润龙说。
医联体
构建良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月25日上午,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长兴县县长杨中校十分激动。当报告提到“六医”统筹时,他用笔将这段话圈了又圈。
杨中校代表认为,“六医”统筹中的“医疗”,就是要建立有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在于强基层,医联体则是重要手段。以长兴县为例,通过向上与浙医二院建立高水平医联体,向下与乡镇医院建立县域医共体,不断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县域内就诊率从68%提高到88%以上,形成良好就医格局。
医联体,联动着医保、医疗与医药。医联体内部,医保制度的调整成为引导居民层级就诊的有力手段。“提高常见病在基层医院就诊报销比例,降低常见病在三甲医院报销比例,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加大居民对分级就诊的热情。”徐润龙委员说。
通过医联体内部“抱团”开展研判,我省药品采购价格下降了8%至10%。截至目前,我省共建成不同类型高水平医联体526个,群众看病就诊满意率达90%以上。目前,我省还确定11个试点县(市、区)率先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患者首诊在社区、转诊到大医院的诊疗服务模式,正在形成并完善。
在省政协委员、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大宏看来,建立有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要从加强基层人才队伍上发力。“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一定要提高。”张大宏委员说,当前,家庭责任医生与签约人员黏性不足,成为基层首诊率难以突破的屏障。
“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收付费、激励等方面实现突破;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张大宏委员说,应加强全省全科医生培育,建立健全社区签约全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目前,张大宏委员已经推动杭州医学院建立全科医学教研室,以培养更多全科人才。
薪酬改革
激活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
医院,作为医改制度、医疗服务的落脚点,在“六医”统筹医改策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我省医保、医疗、医药各项政策落地的载体,又是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决定着医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徐润龙委员说,应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调动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发挥其医改主力军作用,关键一点是要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省政协委员、浙医二院麻醉手术部主任严敏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在浙二,200多位麻醉医生一年要撑起10多万台手术,其辛苦可想而知,但是付出与收入却不成正比。“不管哪个科室,只要有医生缺,深究起来都可能与人事薪酬制度有关。”严敏委员说。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起,宁波、温州、湖州在全省率先开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许多医生委员都表示,打破现有薪酬制度,医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价值得以体现,医疗服务水平会相应提升。
在医院看病,如果能够花较少的钱,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老百姓的就医满意度会大幅提升。如今,我省通过医保支付政策和药品采购政策,让群众来医院就诊费用得到控制、降低。比如,在金华,通过推进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一年来市内医疗机构432个病组费用下降或持平,减轻群众负担2370万元。比如,药品采购“两票制”,“三流合一”的药品采购平台逐步完善,将全省2119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药价高、不合理用药得到有效缓解。
“去年以来,我省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改革,在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首次推出107个按病种收费目录,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推进医院绩效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徐润龙委员说。
振兴中医
提供防病治病医疗服务特色
近日,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在招贤纳士,其中,多个职位与中医有关。省人大代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王丽萍发现,基层中医很热,她所在的医院陆续开设中医妇科、皮肤科等科室,她也正在推动该院生殖医学中心开设“不孕不育中医科”。“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是当下的趋势。”王丽萍代表说。
省人大代表、舟山市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静雅也持同样的观点。在她看来,“六医”统筹中,将中医纳入,有其必然性。她说,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以其“简便验廉”的特色,深受基层百姓欢迎,特别是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成为广大慢病患者、中老年患者的重要选择,对社区慢性病防治也起到重要作用。
我省是中医药大省,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浙贝母产量占全国总量90%、杭白菊占50%,胡庆余堂、天一堂都是百年名老药店,“浙八味”等浙产道地药材享誉海内外。“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为我省中医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在未来防病治病领域,中医药将大有可为。”省政协委员、浙江天一堂集团董事长王天亮说,当下,中医药迫切需要创新,可通过建立中医药现代研究院,将现代西医和中医药结合,将先进的生物科学、先进技术与中医对接,发展中医药产业。
纵观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比重不断加大。在基层,我省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1%的乡镇卫生院、8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真正的全民健康,不是有病才去治,而是健康维护伴随着人们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有了“六医”统筹这一前奏,健康浙江这台“交响乐”将奏响民生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