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壮丽70年 > 说变化  正文

乌溪江上的追梦故事 记者蹲点采访浙江第一座中型水电站

2019-06-03 07:23:16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赵璐洁 肖国强 通讯员 周萍

绿色能源,“再造一个乌溪江”

穿过当年运输砂石的山洞,再步行几分钟,我们又来到了湖南镇电站新厂房,令人意外的是,厂区内竟没有人,只有1台发电机组(5号机组),静静地立着。

“这就是我们无人值守的厂房,当年可是轰动了同行。”随行的电站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1992年至1996年,黄坛口电站和湖南镇电站分别扩容。2001年至2010年,又有一次增容。2017年,公司开始开发新能源项目,相继投产衢州市新农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现在,乌溪江电站总装机容量已达37.9万千瓦。

黄坛口水电站建设期间,一大批建设者们睡竹房、穿草鞋、开山挖土,奋战在建设一线。.jpg

黄坛口水电站建设期间,一大批建设者们睡竹房、穿草鞋、开山挖土,奋战在建设一线。

话语间,记者恰好遇到来电站进行定期试验的二次专业组组长章日成。“以前中控室每天都有15个人在这里三班倒,现在只要1到2个人就可以了。”作为在水电厂工作了30年的老员工,章日成对电站的变化感触颇深。经过科技的一代代更新,上下游相距25公里的两个电站也实现了集中控制、统一调度。中央控制室远在40公里外的衢城北面,操控早就自动化了。厂区内实时监控,已经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

工作人员接过话头说:“章师傅可是我们厂的技术能手、‘明星工人’,他是首批百名‘浙江工匠’中的一员。你在这里碰到他绝不是偶然,他可是把厂房当成家的,经常在设备旁一呆就是一整天。”科技的进步,让电站更加充满了生命力。章日成说,大坝给下游的人们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而科技就是给发电机厂房设备设置另一种屏障。为了增强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公司科技人员自主进行了继电保护和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升级改造,为发电机组安全运行上了双保险。

今天,乌溪江的水电人又有了自己的新目标。“我们要再造一个乌溪江!”“在哪里?”“为了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两年前,我们开始投产光伏发电,这是我们在新征程上迈出的第一步,建好时再邀请你们来看看。”面对着眼前风景如画的乌溪江,陈列向记者发出了新的邀约。

蹲点感悟:追梦水电人

不论是黄坛口电站,还是湖南镇电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绿树掩映、环境优雅的场景。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里的一切显得格外宁静而又迷人。

  然而,70年前,这里却是一片荒山野岭,无人问津。但在国家一声号令之下,周宗林、胡庚白,还有千千万万的水电人,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僻静的山野。

  他们头顶蓝天,脚踩荒滩,挑黄沙、抬石块、扛设备,开山挖土,砌起大坝,才有了浙江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建造”的中型水电站——黄坛口水电站。之后,虽历经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干扰等重重波折,工程几上几下,他们仍然不忘初心,艰苦奋战,终于建成了湖南镇电站。

  光阴流转,时光荏苒,一代又一代水电人自力更生、奋斗不息的精神面貌始终不变:胡庚白总结自己的一生是“水电一生戏山野”;周宗林戏谑自己是“山猢狲”,工作的时候就像在山林中的野猴子,“但对自己的专业从不后悔!”;章日成说“水电人对事业的热爱、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始终没变”……因为有梦,他们的人生也格外充实而又精彩。

  如今,开发清洁能源、“再造一个乌溪江”的新重任,又落在了新时代水电人的肩膀上。他们又将开启新的追梦之旅。



标签:湖南镇;衢州市;黄坛口水电站;乌溪江 编辑:王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