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壮丽70年 > 说变化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老区巡礼】
浙东红村!四明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风光好
2019年07月29日 15:23:15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见习记者 段松艳 曾志恒 记者 李沐子 王昊 董洁
【摘要】 近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浙江成就主题采访活动之“老区巡礼”采访团来到宁波余姚,探寻四明山老区如何走上产业转型之路,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浙江在线宁波7月29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段松艳 曾志恒 记者 李沐子 王昊 董洁)“红旗插上四明山,浙东人民壮了胆,革命有了根据地,共产党领导把身翻……”余姚四明山,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70多年前,新四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在这里浴血奋战,给浙东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近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浙江成就主题采访活动之“老区巡礼”采访团来到宁波余姚,探寻四明山老区如何走上产业转型之路,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相关阅读:《革命后代忆浙江省一大召开惊心时刻 红色老区再颂初心故事》

  《一抹红色印初心 遂昌革命老区红绿融合绽新颜》

微信图片_20190729105427.jpg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见习记者 段松艳 摄

  织密交通网

  乡村振兴始于路

  沿余姚市区南雷路一路往南,大约30分钟车程,记者一行便来到了位于梁弄镇横坎头村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据馆内讲解员介绍,从1941年5月至1945年9月底,浙东区党委领导浙东广大军民,进行了大小战斗643次,解放同胞400万,毙、伤、俘日伪军9000余人,取得了辉煌战绩,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在讲解员口中,除了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游击战的胜利还得益于这里独特的地理优势。四明山余脉仿佛天然的屏障,是创建敌后游击战争根据地的“红色屏风”。

  然而,战争年代的地理优势,却一度成为制约老区发展的交通瓶颈。

  余姚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科长杜世明告诉记者,几十年来,连通余姚市区和四明山区的唯一通道,就是一条翻山越岭的盘山公路,来回一趟需要近6个小时。

  要想富,先修路。2003年,余姚市委、市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余梁公路。从此,盘山公路变成了平原公路,两车道变成了四车道。老区告别了翻山越岭的时代,沿余梁公路踏“红”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微信图片_20190729110304.jpg

  浒溪线 见习记者 曾志恒 摄

  2010年,跨越梁弄、大岚、四明山三镇的省道浒溪线也开始实施山道改造工程。“以前路窄、弯急,就算是车技精湛的司机都得小心翼翼。遇到天气不好,私家车都不敢上山。”杜世明说。如今,与四明山美景融为一体的浒溪线,自身就成为一道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自驾、骑行观景游客。 

  杜世明透露,目前余姚市正在对省道荷梁线进行前期规划工作,这条东西向的公路与南北向的浒溪线交汇,四明山老区正是枢纽所在。除此之外,四明山高速和宁波直达梁弄镇的城际二期铁路规划研究也已经被提上日程。

微信图片_20190729110508.jpg

  位于“梁弄大糕一条街“的拾味坊 见习记者 段松艳 摄

  红色旅游火爆

  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路通,客来,民富。

  刚走进梁弄镇东溪村“梁弄大糕一条街”,鼻尖就传来香甜的气息,鳞次栉比的店铺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咚咚咚……”循着声音,记者走进了一家叫作拾味坊的大糕店。

  随着老板娘黄薇利落的敲打动作,洒在加印模具里的红粉落下,“浙东红村”等字样立即出现在白的梁弄大糕上。黄薇原本在当地机关单位上班,眼看着梁弄的红色旅游越来越火,她便毅然辞职回乡创业,丈夫在梁弄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就想着打出“红色大糕“的牌子。“红色旅游火了,大糕也跟着火了。”她笑着说。

  东溪村党总支书记项汉明介绍,目前“梁弄大糕一条街”入驻商户有68家,并不断辐射到余姚周边等地,老板基本都是当地百姓,“日平均销售近万盒,年销售额2000万元左右。”

  梁弄大糕的红火只是四明山老区红色旅游火爆的一个缩影。四通八达的公路盘活了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让曾经以灯具产业和消防产业为主的梁弄镇走上了产业转型之路,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随着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仅今年上半年,梁弄镇就接待游客7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1.3亿元。

  与此同时,梁弄镇会议培训产业也风生水起。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与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讨会、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和等全国性会议相继在这里召开。据统计,2018年,梁弄镇接待会议培训人员17.5万人次,经营收入1.96亿元。

微信图片_20190729110923.jpg

  鲁勇波试种竹荪的承包田入口 受访者 供图

  村干部带头试种

  树林下长出“金钥匙“

  距离梁弄镇不远的大岚镇,茂林修竹,郁郁葱葱。

  竹林里,冒出来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伞柄”,这是大岚镇华山村党支部书记鲁勇波种下的宝贝——竹荪。在他眼里,这可是村民们未来致富的“金钥匙”。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汪长海告诉记者,大岚镇曾经是有名的花木之乡,花木,一度是这里的黄金产业。最多时,整个四明山区域花木种植总面积超过6万亩,年销售额约1.5亿元。

  然而,花木经济在带来滚滚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地方的水土流失。2011年起,余姚市取消了四明山老区4个乡镇的GDP考核,叫停花木产业,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修复行动全面展开。

  “花木经济叫停后,华山村农民的收入也走到极限。”2014年,鲁勇波被推选为华山村党支部书记。“要想发展,就得转型“,看着漫山遍野的竹子,他琢磨起了新路子。

  华山村平均海拔600余米,当地遍地的竹林,湿润的气候与适宜的温度,为菌菇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6年,鲁勇波承包了50亩竹林试种竹荪。但由于不懂技术,第一年投下的钱都打了水漂。后来,他专程到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去年,他试种的50余亩竹荪终于有了收获。

  “我试种成功了,老百姓才会跟着做。”鲁勇波说,目前,华山村已有12户村民开始发展竹荪、大球盖菇等林下经济,总面积达到200多亩,如果培育顺利,预计明年可为这些村民增收400多万元。

  另一边,宁波市农科院林下中草材种植示范基地和宁波市经济林示范基地也分别落地大岚镇柿林村和黄家庄村。四明山老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致富愿景,正一步步现实。

责任编辑: 周舸

标签: 老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东红村!四明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风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