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2019全国两会 正文

全国两会茶产业联动报道之浙江——

俞学文代表:乡村振兴靠产业 众人“品茶”茶更香

发布时间:2019-03-10 15:02:40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胡昕然 黄云灵

W020190310536108816308.jpg

俞学文代表(浙江日报记者胡元勇 摄)

  浙江在线3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昕然 黄云灵)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武义县金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俞学文的众多“头衔”中,有两项直接与茶相关,此行来到北京,他的行李箱中依然少不了产自家乡的有机绿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俞学文的口中也总离不开一个“茶”字。

  俞学文是一名来自基层农村的人大代表,在他家乡金华武义这座历史悠久的浙中小城,茶叶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初春时节踏入武义西南山间,茶叶的芳香弥漫至空气的每一粒分子中。去年,武义全县茶园总面积已达10.6万亩,全年产量1.73万吨,产值10.65亿元,茶叶产值已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12年里,俞学文一直在为“三农”问题鼓与呼。本次两会,他提交了一个议案和16个建议。其中,关于加强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被放在了首位。

  “没有产业兴旺,空谈乡村振兴毫无意义”,入行25年,对于家乡武义茶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农业经济带来的变化,俞学文代表有着最深切的体会。

  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的武义,村庄散落在山间,数量多且规模小,加上许多小村山遥路远,交通不便,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守着好山好水好空气,但是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形成品牌,茶农们种出来的茶叶迟迟打不开销路,价格也卖不上去,“靠山却吃不了山”,曾经陷入“绿富两难”的境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武义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有机茶,将有机茶作为当地“生态立县”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有机茶园建设,扶持龙头企业,使有机茶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武义十余万亩茶园中,经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达1.7万余亩,约占16%。

  俞学文代表在调研中发现,武义有机茶园面积虽大,可生产有机茶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品质良莠不齐。“五年前有机产品的新国标出台后,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标识、销售管理体系等都提高了标准,许多小茶企因为生产技术和资金有限,纷纷退出,现在武义县的有机茶大多由大型茶企生产,品质更有保障。”俞学文代表说,门槛高了,对武义有机茶产业来说是一件好事。通过对低小散茶企、茶园上做“减法”,严格把控源头,强化投入品监控,规范合理用药,建立强化产品检测,建设二维码追溯体系等方式,其实是在茶叶质量上做了“加法”。

  武义县茶业发展从“绿富两难”到“点绿成金”,奥秘就在俞学文代表向记者展示的这杯有机茶中。颜色翠绿、口感清冽,乍看与其他浙产绿茶并无二致,但却通过中农、欧盟、美国三重有机认证,465项检测“零”农残。俞学文代表说,包括有机茶在内的茶产业目前已成武义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地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有机茶之乡”。

  如今,武义有6万余人从事茶叶的种植、加工和经营,占全县人口近五分之一,一名具备专业茶叶加工技能的农民年收入可达十余万元。俞学文代表说,为了激发当地茶农的积极性,武义通过打造“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使茶农与工商资本、村民与村集体形成共建共享的关系,同时采用公司为农民垫资,将政府补助给承包农民,按季节上浮鲜叶收购价格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保证农民的利益。在这条绿色产业链的拉动下,俞学文代表欣喜地看到武义越来越多的茶农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绿色银行”:“去年,仅金茗茶叶专业合作社一家出口到欧美的有机茶,创汇就有3500万余元。”

  “实现乡村振兴既要靠产业,也需要激活每个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大家都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正所谓,众人‘品茶’茶更香。”对于家乡的未来,俞学文代表充满期待。

  【数说浙江茶】浙江是我国主要的名优茶主产区。2018年,茶叶总面积300.5万亩,总产量18.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3%、3.5%。其中,名优茶产量8.9万吨,同比增长1.9%。

  2018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启动了以生态茶园为首的“五园创建”工程,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建成包括150个生态茶园在内的500个“五园”省级示范基地,力争成为全国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标杆省份。

责任编辑:沈正玺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