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2019全国两会 正文

创新驱动如何行稳致远——代表建言处理好四种辩证关系

发布时间:2019-03-11 05:56:36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刘乐平 马悦

QQ截图20190311055600.jpg

在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杭州城市大脑2.0版(资料图片)。 记者 董旭明 摄

  浙江在线3月11日讯(记者 刘乐平 马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

  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再次成为关键词;“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的激情在会场内外扑面而来。

  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创新驱动发展如何行稳致远?记者采访了4位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们从本职工作和切身体会出发,认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要处理好新与旧、增与减、快与慢、远与近4种辩证关系。

  新与旧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迸发新动能

  【读报告】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讲述人】胡季强(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每万纱锭只需20名工人,远低于全国行业60人至80人的平均水平;每度电可产白坯布2.2米,远高于国内同行0.7米的平均水平……这是我们兰溪纺织企业浙江万舟集团的生产水平。虽说是一家传统制造企业,但是它呈现的面貌已经是高新化的了。

  兰溪,是浙江曾经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许多像万舟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迎来了新生。在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兰溪纺织业2018年产值比上年增长10%,利润比上年增长17.5%,在工业自动化、节能环保方面均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

  某种程度上,兰溪是浙江的缩影。传统制造业是浙江实体经济的主体,占浙江全省工业比重60%以上,长期以来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传统制造业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建设工业强省、制造强省的明显短板。

  所以,从2017年开始,浙江在纺织、服装、化纤、化工等“10+1”的传统制造业领域开展提升改造工作,这项工作进展很快。去年8月,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兰溪召开。会上总结归纳出智能技改、上云增效、绿色转型、创新赋能、标准提质、设计赋值等“改造提升十法”。

  我认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要把握好方式和路径,特别是要做好“机器人+”“互联网+”文章,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经过高新化改造,传统制造也能迸发新动能。现在,浙江的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还在深化。我建议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成效突出的县市进行重点培育,通过1年至2年进一步完善发展路径后,列为全国性示范点,适时在全国推广。

  增与减

  大力简除烦苛给人才“松绑”

  【读报告】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绝不能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

  【讲述人】温暖(全国人大代表、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端人才是稀缺资源。科技创新活动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我们认为,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生态的竞争,所以浙江提出要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我们一直坚持把精力集中在深化改革、打造平台、优化服务上。

  比如,我们突出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突出基础研究、原创研究等重点领域,引导用人单位按需引进人才;我们集中力量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新型科教平台发展,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合作共建创新载体。

  在优化服务上,要勤于做加法。比如,我们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人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让信息多跑路,让人才少跑腿。着力解决人才关注的购房、落户、就医、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让人才在浙江安心安身安业。

  给人才松绑,要善于做减法。最近几年,我省一系列人才新政相继出台。政策多了,“简”字始终是核心,它们都释放着同一个信号——浙江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些年,浙江在各领域先后通过实行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改革、试点工程领域职称制度改革等措施,尝试为科研人才提供宽松治学的环境。

  我们所有的努力为的是一个目标,那就是给人才创造一流的环境,让他们免于烦苛,安于创业创新。现在,这些举措已经初见成效,科研人才的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在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浙江人才的集聚度还是稳中有升,这也充分证明我们的路子是对头的。

  对人才最大的尊重就是用好人才。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浙江一定能够成为“人才生态最优省”。

  快与慢

  培育新兴产业“功成不必在我”

  【读报告】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讲述人】钱三雄(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湖州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对湖州而言,践行“两山”理念就是要自觉把“生态优势,绿色发展”作为湖州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从一张白纸,到一个名企、名人、名校云集的小镇,7年多的时间,湖州的德清地信小镇成为全国地信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方。去年11月,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这里成功举行。2018年,小镇营业收入达到102亿元。

  地信小镇的从无到有,是湖州新兴产业、高新产业集群迅速崛起的一个缩影。对湖州来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持续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目标,加快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持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绿色智造是湖州产业生态化的主线。去年,我们谋划启动沪湖绿色智造廊道规划建设,并扎实开展产业质效突破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位居全省第三。湖州全力主攻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努力实现“千亿级规模、百亿级投资、高质量增长”。目前,吉利汽车、游侠汽车、微宏锂电池三期、海王生物等一批大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新兴产业引进培育非一日之功,我们将持续做好这篇大文章。我常跟湖州的各级干部讲,培育引进新兴产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一个大项目,从引进到落地、建设、投产,最终产生效益可能要好几年。培育一个先进产业集群更是如此。产业发展是个慢变量,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永恒的发展过程。对一些短期内看不到效益的事,不能停、不能急、更不能一味求快。

  远与近

  保驾护航为“双创”提供持久动力

  【读报告】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加强全方位服务,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讲述人】沈满洪(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

  在宁波大学,“有志青年当创业”是不少青年人的座右铭。从我们的夺目成绩单中,就能知道宁大“双创”的热度。近三年,我们先后获评“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我们创新创业的教学成果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鼓励大学生“双创”,既要关注当前校园里的“双创”人才培养,为年轻创客们提供试一把的机会和条件;也要放眼长远,为项目进入社会铺路搭桥,精心呵护青春的“火种”。

  我们在课堂内外为大学创业创新提供课程培训,为项目提供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等指导。与此同时,也出台一系列政策。比如,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设立鑫灏源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华夏创业奖励等创新创业类奖助金。

  当然,这些创业项目都不能在“温室”里待太久,学校会根据成长情况把他们“踢”出去,让他们去市场里闯一闯,接受优胜劣汰的挑战。为此,我们整合政府、企业、行业等各方资源,并结合年轻人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把种子项目留在校内培育,把成熟项目输送到地方产业园。

  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我们为年轻人的“双创”火种保驾护航,也让他们顺利实现了项目“从纸上到市场”的目标。

  推动高校“双创”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处理好长远和眼前的关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持久动力。我认为,构筑健康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是关键。对于大学生创业,要有合理的定位和期望;对于创业失败,要有一定的宽容和理解;对于科技创新,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支持。

责任编辑:王艺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