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1日讯 政府工作报告把“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放在了重要位置。报告强调,这次减税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发展后劲并考虑财政可持续,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是完善税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重大抉择。
聚焦“减税降费”
坚定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减税降费是提振企业信心的重要举措。减税降费的政策目标通常有两个维度——扩需求或降成本。前者通过加大有效需求供给来实现经济平衡,而以降成本为目标的减税降费更直接,对微观企业运行和发展作用更大,企业的获得感也更强。大规模减税降费和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提振所有企业尤其是坚守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的信心。
普惠性减税更是让小微企业轻装上阵。小微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小微企业将迎来普惠性减税政策。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亮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新举措: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等。这些政策“组合拳”将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着眼“放水养鱼”
增强中国市场经济源头动力
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看,减税降费的长期目标在于“放水养鱼”。“拉弗曲线”从供给的角度为减税提供了理论支撑。初始阶段税率的提升会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公共品的提供,提升了劳动与资本效率,增加市场部门产出。但是随着税率的进一步提高,越过某一临界点,生产要素供给减少、生产效率降低,造成产出下降。要恢复经济增长势头,扩大税基,就必须适时降低税率,从而促进财政收入的增加。
从“拉弗曲线”的“时滞效应”看,减税降费还必须与强化政府管理效能同步。“拉弗曲线”描述的是长期经济条件下税率对税收和经济的影响。在短期,各项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再到结果,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这将对近期公共财政造成较大压力。在大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框架下,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聚焦重点、加强协同、创新机制,为减税政策营造整体支撑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生态至关重要。
用好“政策红利”
加快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经济小省一跃成为居全国前列的经济大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
减税降费有利于提振浙江民营企业克服困难的信心,稳定区域经济。浙江省经济结构的两个特征,一是小微民营企业众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二是外向型加工企业集聚,外贸依存度较高。中小微型加工和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近年来更面临生产成本提高和国际经济波动的内忧外患,此次针对此类企业再推出一批普惠性税收减免措施,将会极大提高生产积极性,鼓励和帮助它们克服困难,坚定发展信心。
减税降费有利于强化浙江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决心,加快转型升级。当前,全球经济动能在数字经济和科技突破中发生了重大转变,浙江民营经济要想顺应和融入未来科技革命的新浪潮,培育领先于时代的新型产业技术,提升相关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仅需要企业自身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加快转型,更需要政府运用好宏观调控手段。一要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聚焦新兴市场,实现产能走出去、品牌走出去,争取更大的国际化经营发展空间。二要在减免企业税收的同时,加强政策在创新上的投入,引导小微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链延伸、研发中心、营销网络等方面开展合作,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三要发挥原有制造业基础优势,加快制造环节的智能化转型,占领价值链的高端,争取成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主导者。四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资金、技术与其他优势资源相结合。
减税降费有利于保持浙江各级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恒心,提升服务效能。从近期来看,降低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将产生近2万亿元的负担,占2018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0%左右。这将会给各级财政带来较大压力,也对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前期“放管服”改革中,全国各级政府共取消数千项行政许可,取消或降低多项地方性基金、收费项目,浙江更是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优化了营商环境,也节约了行政成本。下一步,要继续发扬浙江政务服务改革的重大成果,同时在当前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在价值取向、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力量整合等方面,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流程、打破信息壁垒,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