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宁波市吉利汽车春晓制造基地的自动化焊接线。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浙江在线3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裘一佼 方臻子 何苏鸣 刘晨茵)制造业,看似冰冷的工业化生产,在两会现场却很“热”。连日来,在浙江代表团驻地各小组审议现场,有两句话被反复提及——
一句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9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任务中的第一项;
另一句是“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具体要求。
“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制造业,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产业领域。一位位亲历着、推动着“中国制造”“浙江制造”进步的代表,总结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招。
加
“最强大脑”赋能创新
【讲述人】胡成中(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关键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去年,我问过不少企业家朋友一个问题: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主要困难有哪些?约有七成人说:有跻身世界科技前沿的雄心壮志,但缺乏智力支持。设立研发机构投入大、见效慢,智力成本高,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这种能力。
以我的家乡乐清为例,排名前20位的企业有近六成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建立研发机构,借用中心城市的人力资源、学术成果和工业基础进行科研开发,成果回归乐清,促进了企业和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但企业单凭自身力量到中心城市搞科研开发,难度很大,需要政府部门扶一把。建议政府对有意向到中心城市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高效的服务,畅通渠道,帮助解决企业招聘科研人员的落户、医疗和子女入学等问题;同时,要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给予适当的研发补助,对回归的成果根据贡献给予奖励。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讲述人】周慧(全国人大代表、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副部长)
【关键词】长三角“人才高地”
去年我们最为骄傲的研发成果,是一台名叫“VM+”的迷你变频压缩机,它只有4.7千克,在降噪声和能效比上,创下同类产品的世界顶级水平。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对这句话我特别有感触。科技创新是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只有大量高素质的研发人员进入制造业并长期积累,企业才能拥有持续的创新底蕴,中国制造才能充满创新动能。
目前,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不少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入先进制造业的举措,但企业仍面临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难题。以我所在的行业为例,声学、电子控制、电机设计等专业的人才紧缺。建议探索长三角一体化人才培育和集聚工作,开展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共享试点,推动上海人才集聚高峰向长三角地区辐射,在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集聚上形成“人才高地”。
减
减负降税“放水养鱼”
【讲述人】徐立毅(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长)
【关键词】及时 精准 便利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减税降费的具体政策,当天我就联系杭州市财政局算了一笔账——光是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率调整,杭州企业一年就能降低136亿元税负。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我们一直竭尽所能降低企业负担,让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去年,全市共减免各类税负1521亿元,全市61.3万户企业不同程度地享受到各类税收优惠,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在政策落实的及时性、精准性和便利性上再下功夫。例如,开设“减税降费”专窗,确保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此外,我们结合杭州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措施,从企业税费、用能、用地、物流等方面综合施策,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同时,我们将按照“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对税收流程做到“应简尽简”,推动退税全域全流程无纸化,进一步提高退税效率。
【讲述人】张天任(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
【关键词】信心 决心 恒心
减税对于我们实体制造业,或许是最让人心动的了。从2016年开始,浙江已经4次出台企业降成本的措施政策,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就拿我们企业来说,2017年,集团享降费8000多万元,其中在浙江降了3000多万元。2018年,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我们又有2000多万元税负成本下降。今年,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下调至13%,预计企业会有近1亿元的税负成本下降。
在当下,减税降费降成本,我们民营企业更加坚定了信心,加大了投资实体制造业的决心,提升了对转型升级、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的耐心和恒心。减下来的税费,我已经想好了用处:要用到企业的技术创新、高端人才的培育培养上去,用到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上去。
乘
数字经济培育动能
【讲述人】徐冠巨(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键词】智能服务“新蓝海”
数字经济,正为中国经济营造出热气腾腾的发展场景,带来裂变效应。这些年,我们除了通过“智能制造”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之外,还重点围绕“智能服务”,寻找数字经济产业化的重要机遇,加快培育新动能。
我们在物流服务业找到了突破口。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的企业几乎还是一个个信息孤岛,缺少应有的连接和服务,每年有大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低效流动。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打造“传化网”智能物流平台,26万多家企业正在使用我们的服务,去年平台货运总量12亿吨,直接为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30%至40%。
其实,制造业不仅是数字技术的新蓝海,更是新使命。我也在此呼吁,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物流体系建设,为制造业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讲述人】张世方(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关键词】“云”上见
几年前很多人对数字经济还不甚了解,现在,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已一一展开。比如宁波有个服装企业,不久前刚推出“AI大数据平台”,你选择一件衣服,系统便会根据你的偏好进行搭配,简单、有趣的体验背后,支撑它的正是海量数据。
将基础设施、管理及业务部署到云端,产业经济的数字化,正逐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生产组织方式加速变革、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可以说,发展数字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
宁波是制造业强市,也是率先系统部署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经济发展的城市。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企业上云”,积极打造“云生态”,全力拥抱“云时代”。我们正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行业“云平台”应用创新,满足企业深度上“云”需求,预计到2020年底,实现上“云”企业8万家以上,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
除
落后产能加快退出
【讲述人】马卫光(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委书记)
【关键词】亩均论英雄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综合运用市场、法治等手段,充分引入倒逼机制,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这些年来,绍兴作为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大市,更是较早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市场的倒逼相当残酷,不进则退、不强则败。绍兴一些地区就把农业的“亩产”概念引入到工业领域,在全国率先开展工业企业亩产税收评价,引导、促进企业和产业优胜劣汰。
在这项改革中,我们以资源要素的差别化保障、配置和价格,推动要素高效利用;对传统产业开展分行业综合评价管理,努力为先进制造项目腾出更多空间;以“低产田”改造加快园区整合,推动企业“升级式集聚”。同时,在税费、土地、排污、用能、金融等方面实施差别化减负。
在实践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亩均论英雄”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这一改革还入选了“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绍兴将不断探索、深化创新,综合运用技术、环保、安全、产出等多维度评价因子,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市场主体进入、支持、激励及退出机制,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