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7浙江党代会专区首页 > 省党代会全媒体播报 正文

浙江:基层“铁军”好作风,建设乡村美如画

2017-06-15 19:50:16 来源: 人民网浙江频道 戴谦 吴楠 郭扬 王丽玮 张帆

  6月3日一大早,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村支书杨红马西装革履地出了门,往日清晨宁静的山村今天却像是开了一个“早市”,村里的凤林溪畔已是人头攒动——第二届下姜民俗文化节马上就要开幕了。

  看到村里这热闹的场景,杨红马那张农家汉标志性的黝黑脸庞堆满了笑容。下姜村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一个被四邻八乡揶揄为“烧木炭、土墙房、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的贫困村。这些年,在浙江省委“八八战略”蓝图指引下,下姜村摆脱贫困,面貌一新。为解决出行难,公路修到了下姜村,与县城实现“一小时”到达;为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村里整治了环境,建起了民宿,修起了沼气池;为实现“自我造血”,他们请来省里的专家,为村民量身开出了“民宿”、“中药园”、“葡萄园”等致富“药方”。下姜村村民写在脸上的喜悦透出的是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行走在浙江的山间田野、街头巷陌,这些年,像下姜村这样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地方俯拾皆是:一个个特色小镇风情各异;一条条河流告别了“黑臭”;一座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幢幢民宿游客爆满……

  让浙江大地发生变化的,就是这里有着一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有魄力,讲方法,守纪律的“铁军”。

  “六亲不认”的铁汉:作风硬、敢担当、讲奉献

  来到金华市浦阳街道东溪畔,一片种满花草树木的景观带绿地便映入眼帘。绿树成荫,微风习习,市民三两成群,悠闲地在这里散步。河岸旁,“驻扎”着许多垂钓爱好者,并不时传来他们对好运钓友的啧啧称赞。

  浦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明凯指着这片绿地介绍说:“早几年,你来这里,看到的可不是这般模样。”

  当年,东溪源头两岸曾集聚了40多家水晶加工户,400多台机器开工时声音轰鸣震耳,加工水晶排放的污水让整条东溪变得又脏又臭。当年,整个浦江地区曾经有2万多家水晶企业,全县462条河流成了“牛奶河”,577条河流成了“垃圾河”,25条河流是“黑臭河”。

  201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考察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提出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一场攻坚克难的治水行动迅速在浦江拉开序幕。

  摆在浦江水晶整治办党员干部们面前的是一个个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

  浦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明凯介绍说,浦江的水晶加工多为家庭作坊,不愿整改,又不愿关停的大有人在,他们常常会使出一些“手段”希望能够躲过整治。有的户主,得知消息后,主动找到整治办的干部,希望网开一面,被严词拒绝后,仍不罢休,找到了干部们的亲戚朋友,甚至是父母兄弟当说客。面对这样“无孔不入”的说情者,浦江的党员干部们订下一条铁律——“六亲不认”,只要是来说情的,一概严词拒绝。还有些户主,见软的招数不行,便使出暴力抗法的赖招。一次,两名干部前往黄宅镇执行拆除“低小散”加工户任务时,刚进镇子,便被一辆白色轿车拦住了去路,两位干部下车正准备上前询问原因,轿车上跳下一名男子,冲到他俩面前,挥刀便捅,刺伤了他们后夺路而逃。即便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也没有动摇浦江干部们整治“低小散”水晶加工户的决心。为了让治理目标早日实现,浦江的治水“铁军”们在深夜仍然继续工作。浦江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两新工委副书记骆安以前作为乡镇干部参与治理时,每晚都会打着手电筒到水晶加工户所在的水边巡河,寻找夜间偷排的“蛛丝马迹”。“晚上,河边什么都看不清,不知道哪里就有个坑,一不小心就摔一跤。”骆安回忆说,“因为水面反光,要寻找偷排点只能弯下身子,打着手电一步一步往前摸,太过于专注寻找线索,就不太看路,一脚没站稳摔进水里,那是常事。”那段时间,每天回到家基本都是一身泥、一身水,简单洗一洗,稍微休息休息,第二天,又抖擞精神投入白天的治理工作中去了。

  当问起骆安会不会觉得累时,他笑着回答:“不累,是不可能的。可一旦发现了有加工户偷排,给环保局和水晶整治办打电话后,马上来人到现场‘人赃俱获’的那份成就感,让人充满干劲。”

  在浦江治水“铁军”们的奋战下,自2013年以来,全县共发起了1.22万次的拆违攻坚,拆除水晶违建加工场所2.04万处。

  如今,浦江全县城乡环境发生了“蝶变”,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从整治前的多年全省倒数第一跃居到全省第四位。不仅如此,治水也倒逼了产业转型升级,原先低小散的水晶加工产业集聚到了四个占地800亩的现代化水晶集聚园区,截至2016年,水晶行业产值实现90.1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40亿元。

  说起怎样当好“铁军”,丽水龙泉兰巨乡党委书记练斌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担当”二字。

  违法建筑的处置和拆违是兰巨乡的工作难点之一,违法建筑体量大、涉及面广。龙庆高速龙泉南出口有4家“低小散”企业,由于历史原因,迟迟未能整治到位。其中一名违法建筑面积最大的企业主因不满赔偿款金额,情绪激动,多次到乡政府吵闹,对练斌进行语言攻击、辱骂、威胁、骚扰,拆除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决不能软!”练斌顶住压力,组织乡村干部,以及三改一拆办、供电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研究部署拆违和整改举措。同时,针对企业主的无理取闹行为,练斌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不断前往企业与负责人对话,动员其自行拆除,减少自身损失。经过十多次的“交锋”,企业终于妥协,2016年12月6日,拆迁开始,不到一个月,拆迁工作便顺利完成。

  在浙江大地,像张明凯、骆安、练斌这样的干部不胜枚举,各种重难点工作中,党员干部总是冲在最前列,正是因为党员干部的这股子干劲,百姓们对地方党委政府的一些工作从“不理解”到变为“理解”,最后变成“撸起袖子”一起干。

  据浙江省统计局2016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老百姓对“五水共治”的支持度高达96%。在治理“五水”的同时,经济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2016年浙江生产总值46485亿元,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1.8亿元,增长9.8%,节能减排降碳工作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日记里的“柔情”:善学习、探规律、讲方法

  “老阿婆,慢点走,路上小心点!”台州路桥峰江街道谷岙村驻村干部石飞亭操着浓浓的安徽口音与70多岁的老上访户道别后,转身又风风火火地赶回办公室,参加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们一起商量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诸葛亮会”。

  石飞亭的安徽口音夹杂在“诸葛亮会”上的台州口音中,显得格外特别。可只要他一发言,会场马上鸦雀无声,大家都会认真地听他表达自己的想法。看得出,他在村里,挺有威望。

  石飞亭是一名退役军人。2009年,从部队转业来到了台州路桥峰江街道,加入了“铁军”队伍。从部队到地方,工作、思维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一下子让他有些手足无措。

  “最难的就是语言了,我是安徽人,这里方言完全听不懂,更别提跟老百姓交流了。”石飞亭回忆说,刚驻村那会儿,村民根本不把他当干部,有问题都找别人沟通,自己成了不折不扣的“外人”。

  别说石飞亭这个外省人,就算是对台州人来说,台州各地区的方言也差别很大,十分难懂,很多人在这儿呆了一辈子也是个“聋哑人”。这一难题并没有让石飞亭退缩,他主动找上了当地干部,跟随他们一起“用双脚丈量民情”;每次同事和村民交流时,石飞亭就拿着手机在旁录音。

  “一遍听不懂就听三遍,三遍不行就听一晚上,实在不懂的就记录下来问同事。”不管何时,只要稍得闲暇,他就带上耳机听录音。用这种方法,两年左右时间,石飞亭已经能将路桥方言听个八九不离十了,现在,他甚至能说上几句地道的当地话了。

  从村里的干部那里,他不仅学会了方言,还总结出了一套在基层干工作的方法。

  “我的基层工作经验并不多,所以只能和老百姓交心,到村民的身边去,跟他们拉家常,才能及时了解村民的实际困难,才能更好地帮他们解决问题,才能更快赢得村民们的信任。”石飞亭说,在村里老干部言传身教下,他发现,要想做好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和村民“打成一片”,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为此,他挨家挨户走访、发放驻村联系卡,每到一户人家,都热情地与村民打招呼、唠家常,促膝交谈,倾听心声。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如今,石飞亭已经成了村里公认的“暖男型干部”,老百姓不仅是遇到问题喜欢来找他处理,甚至家长里短的一些小事,都愿意来找石飞亭解决。只要有求,石飞亭必定一一回应解决。

  石飞亭把自己的心得体会都写进了自己的“驻村笔记”里,打算在离任时,交到下一任手中。他说,这是宝贵的工作经验,要把这些方法传递下去。

  在台州玉环大麦屿街道,记者看到了一摞这样的“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街道发生过的各种“大事小情”,既有人员死亡伤残赔偿这样的大事,也有邻里吵架拌嘴这样的小事,每一件事的处理方法和结果都一一记录在册。这些记录,许多就是出自被村里老百姓誉为“金牌调解员”的卓玉宝之手。

  卓玉宝在大麦屿街道干了十年的综治办主任,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也很会“带徒弟”。“人嘛,总有年老病痛干不动工作的时候!”卓玉宝早早就在思谋寻找“革命事业接班人”。

  2008年,来到街道工作的苏光泽被他相中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个小伙子,人品好,心也细,还天生一副热心肠。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光有一副热心肠是不够的,还得循序渐进,得跟村民们建立彼此的信任,学会聆听和引导。”卓玉宝平时出去调解时,总会把苏光泽带在身边,经常让他也有机会“练练手”。不过,对“徒弟”该鼓励的鼓励,对存在的问题也毫不客气地指出。

  街道综治工作内容繁杂、量大,经常要加班加点。“‘师父’办公室的那盏灯总是亮着的,要么调解到半夜,要么彻夜研究材料。”在苏光泽看来,办公室已经成了“师父”卓玉宝的第二个家。

  2016年8月18日,大麦屿街道里墩村要修建公路,就其中一块被征用土地的权属问题,村民苏某与村里争执不下,几次调解都没有成功。当天下午,苏光泽又一次调解失败,垂头丧气地回到办公室,恰巧被卓玉宝看见了。

  “听了我的汇报后,他直接说‘走,我们去一趟’,拉着我就奔村民家去了。”苏光泽回忆,当时已经临近下班,“师傅”连晚饭都没顾上吃,直接上了苏某家,一聊就聊到深夜。

  因为身体原因,卓玉宝最近从干了十年的综治办主任位置上退了下来。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各类疑难矛盾纠纷、意外突发事件,卓玉宝已解决了不下500件,涉及金额达6000余万元。

  “退居二线”时,他没有说一句煽情的话语,只是把一摞“日记”郑重地交到了徒弟手中……

  台州市总结了这些“铁军”们的经验,在全市推广实施了“驻村百晓”工作,围绕提升“铁军”专业技能开展“百晓质询”活动,引导干部争当“百晓生”,让每个干部都养成学习和总结经验的习惯。

  自开展“驻村百晓”活动以来,台州路桥蓬街镇机关“铁军”人均每周下村达到3.4天,去年全镇驻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3800多人次,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349个,落实慰问帮扶款项30余万元,为广大群众提供计生、法律、农技等各类服务146件,接受群众询问132次。

  通过不断学习,台州“铁军”们的工作技能不断加强,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2017年刚过完年不久,台州市就在全省率先公布了36个市级单位和9个县(市、区)第一批共2491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

  台州“铁军”取得的成绩只是全省“铁军”“会干事、干成事”的一个缩影。为了让“铁军”更有战斗力,浙江省还大力培养“技能型”干部。把提高村镇规划、农业技术、城镇管理等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让“铁军”们成为了一专多能的“基层通”。

  打铁还需自身硬:严监督、讲纪律、抓作风

  “铁军”的优良作风,背后有着铁的纪律和监督做保障。

  在温州纪委采访时,记者看到了一个文件夹,里面装订着《温州作风信息专报》,专报里,各类通报批评全部实名,所犯错误详细在列,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抄送各地。

  2015年4月起,温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实施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制度,对党风廉政建设薄弱环节——村镇,开展常态化巡查。市里组建若干个巡查组,每个巡查组将负责一个县(市、区)巡查工作,实行“一年一授权”。每个巡查组每年巡查不少于10个村(居),每个村(居)实地巡查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

  在沙头镇福利村,曾有几名村干部违法开采当地珍溪滩砂石多年,在当地反响强烈,不少村民对此事颇有怨言。但涉事村干部抱有侥幸心理,一直没有主动纠正错误行为。2016年7月1日,永嘉县巡察组进驻沙头镇福利村,在村务监督质询会上,村民老陈将这个问题抛出,涉及的村干部回答时支支吾吾,引起了巡察组的注意。随后经过多日走访调查,最终将这个问题调查清楚,相关村干部得到了严肃处理,村民拍手叫好。

  记者从省纪委监察厅了解到,从2015年12月以来,浙江省全面启动农村基层作风巡查,截至2017年4月底,浙江共成立基层作风巡察组1667个,目前已完成对7912个行政村的巡察工作,共发现问题14693个,党纪政纪处分2537人,移送司法机关338人,月均发现问题800多个,有力地将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农村基层最后“一公里”。

  有这样一些干部,他们虽然不违法违纪,却懒政怠政,“什么事儿都拖着办”“能拖的事儿就不办”,还振振有词“无私者无畏”。浙江“铁军”如果出现了这样的干部该怎么办?回答就是:列一张“负面清单”。

  2016年2月,奉化某局一名副局级干部无故连续旷工7天,且平时工作精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检点,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经组织研究决定,给予该同志考评分扣10分。据了解,这名同志2012年因工作状态不佳,已受到从副局长改任副局级调研员处分,此次属再犯,按“负面清单”第40条,降为一般干部。

  在宁波奉化,记者看到了一份由“中共奉化市委组织部”起草的专报,里面有这样一句:通过建立60条“负面清单”,深化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刚性退出机制,严厉整治“慵、懒、散”不正之风,努力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有效机制。目前,奉化市委组织部已累计处理112名干部,其中市管领导干部35名,另有5名干部因碰触“负面清单”有关情形,启动相关处理程序。4个月时间里,处理了100多名“慵、懒、散”干部。

  在湖州德清市纪委,2016年公布的一起典型案例在当地干部队伍中曾引起不小触动:是年3月,不少群众电话反映当地舞阳街道上柏集镇路灯损坏,影响出行,上柏社区党政负责人既没有第一时间向上级机关报告,也未采取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致使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地群众晚上都要摸黑出行,十分不便。去年7月,德清县纪委以“履职不力”给予了上柏社区相关负责人“党内警告”处分,并在全县通报。事后,不少干部都表示,一件小事,但没想到处分这么严重,这给大家的责任意识敲了一个警钟。

  早在2015年,浙江省委就出台《关于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治理为官不为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把“治理为官不为”作为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举措,对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疏于管理,造成后果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关责任人相应的纪律处分。省纪委监察厅数据显示,2012年7月至2017年4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59781件,处分59341人。

  在治理“当官不为”的同时,浙江省委还出台了“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让干部在守规矩讲纪律前提下大胆干、大胆改革、大胆创新,“有为才有位”。

  浙江省委率领下的“铁军”干得怎么样?百姓们最有发言权。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3.7%的被访者对2016年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满意,同比上升1.7%。

标签:铁军;干部;浦江;巡查;工作 编辑: 金林杰

更多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