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盘点·复杂系统工程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动植物资源配置、历史文化遗存开发利用、民居村落规划布点、产业结构调整包括旅游发展等多元主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法律为保障,落实十项举措。
【制定规划】
深化“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题研究,完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综合性规划,突出湿地恢复和生态重建,突出西溪湿地的特色和个性,充分考虑西溪湿地的环境容量,积极探索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的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编制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保护区水利规划、动植物保护规划、周边景观控制规划、古建筑规划、旅游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对保护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以及工程实施中涉及的小品家具、灯光照明系统、监控系统、水电管网配置等,制订实施方案。
【加强立法】
保护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分3期实施。要加强立法保护,坚持依法治园,通过立法,对监督管理职责、湿地生态保护、湿地污染防治和破坏湿地行为的有关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使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走上法制化轨道。先期参照国内有关景区和湿地保护区的保护经验,由市政府制定颁发《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由市人大制定颁布《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
【组建管理机构】
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公益事业,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是政府的职能。一是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二是组建由计划、环保、林水、农业、国土、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园林、文物、西湖区等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三是建立由湿地生态、动植物、水文地理、历史文化、生态设计、环境保护、园林规划、风景旅游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湿地公园专家委员会。四是成立湿地公园经营公司。
【改善湿地水质】
这是实施综合保护工程第一位的任务。在实施区域水源污染监测的基础上,从疏浚、截污、配水、生物治理4方面入手:一是沟通水系。恢复贯通鱼塘间水文联系,并将其与西溪湿地外部水系整合、通连。二是截污纳管。对保留建筑实行截污纳管,纳入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个别无纳管排放条件的区域,建立沼气池和污水处理装置实行就地处理。三是适当配水。统筹协调区域或流域内水资源,保证西溪湿地保护的生态用水。同时研究钱塘江引配水的可行性方案,以保证西溪湿地的常年水质。四是生物治理。对主要河网进行疏浚、清淤,配置典型湿地植物,把西溪湿地公园建成“活水公园”。
【保护动植物多样性】
一是加强原生态保护。对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块,保持其现有相对封闭状态。二是加强地形整理。对塘堤及大树根基进行加固保护;对已经坍塌的塘堤缺口进行整理,沟通水系形成较大水面,便于吸引水鸟栖息;部分用于截浆池的鱼塘不再进行清淤灌水,任其形成湿地沼泽。三是加强植被配置。采用苦楝、柿树、香樟、桑树、枫杨、大叶柳、竹木等乡土树种,对农居拆迁后留下的裸露地表进行复绿;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只在极少数游步道两侧或航线经过的区域,补植部分水杉、沼生湿地植物,修复动物食物链;对需要体现西溪农耕文化、渔事文化特征的部分地块,可在保留的农居周边种植部分菜地、果树、桑树,结合大片鱼塘及保留的部分木结构建筑进行渔事活动。四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挖掘文化遗存】
开展对西溪历史上著名的“秋八景”、“曲水八景”和沿山河景观等研究,并指导植物配置、古建设计和景点恢复工作;广泛组织西溪风情调研,收集民间家具和农具,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民居风格和民情风俗,可合理安排一些渔事、养蚕等农事活动。恢复历史文化遗存,寻访历史文化遗存,编纂西溪文化丛书,恢复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筹建西溪民俗博物馆,突出西溪历史上的“越剧首演地、民俗浓缩地、文人逍遥地、词人神圣地”特征。
【控制周边景观】
对西溪湿地进行景观分析,在保护区外确定景观控制区,并制定控制性详规,使之成为城市与湿地之间的过渡带、缓冲区,为城市发展保留生态空间。景观控制区内的新建建筑,在规模、布局、体量、高度、风格等方面明确规定,并只有通过规划部门组织的景观环境影响论证方可建设。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项目,控制沿山地带的建筑密度,防止景观控制区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重灾区”。湿地保护区内,坚决拆除违法建筑和破坏景观环境的建筑,不允许再建新建筑。
【打造“两基地一样板”】
建立湿地国家公园这一特殊的管理机制,重要目的是对湿地进行科学保护并适度利用,为人们提供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从而实现真正保护。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着力突出环境教育功能,使之成为科普基地、研究基地和湿地公园样板。
【加强国内外交流】
一是聘请国内外知名湿地研究机构、相关组织和生态景观设计专家,参与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是与国内外湿地保护区(公园)建立经常性联系。三是定期召开湿地保护与利用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考察西溪湿地,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
【扩大公众参与】
确定每周一为公众开放日,自助游游客和市民可免费参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发布湿地保护有关信息,电视台少儿频道要开办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节目。把湿地保护知识编入乡土教材,在学校开设湿地知识讲座,让大中小学生半价参观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把湿地宣传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民间组织开展万人签名、展板展示和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宣传西溪湿地的独特性、保护的迫切性和有关保护知识。新闻媒体进行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高层声音
西溪湿地的保护并合理开发是极具远见之举
全国政协委员、原林业部副部长沈茂成
此次论坛是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建立为契机,搭建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合作与交流平台,诚邀各方总结湿地保护的新实践,探讨湿地保护的新方法,分享湿地保护的新经验,这对推动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中指出,因地制宜地建立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的一项重要措施。国际《湿地公约》强调湿地生态特征的维护与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重视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建设理念与这些精神不谋而合,这是国家林业局把西溪湿地作为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原因所在。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杭州之富饶得益于湿地。西溪湿地是杭州重要的湿地,集生态功能、自然景观和诸多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承载着杭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也涉及杭州生态环境的安危。将其恢复保护并合理开发无疑是一个极有远见之举。
森林、海洋、湿地是地球三大重要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湿地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关注生态建设、关心湿地保护,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为此,我要向在座的学生、新闻媒体、科研院所和相关组织再次说一声感谢。你们的参与弥足珍贵,我国湿地保护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你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希望今天的论坛能够成为一次传播湿地知识、教育社会大众的课堂,帮助更多人提高对湿地生态功能、公益价值的认识,为我国的生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记录整理:记者吴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