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西溪
西溪的美,还美在保护和建设她的人具有的理性。这种理性不但表现在充分尊重科学规划,尊重专家的意见,更表现在对“原住民”的尊重上。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专家凭学科知识发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蒋村人凭借的,是千百年来与西溪同生共存的活经验。这样的发言丝毫不逊色于书本的知识。所幸的是西溪的规划者和建设者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理性之光照亮了西溪生态保护。
建设工程指挥部的同志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件事。考虑到湿地公园公众的可进入性,原有堤塘均为纯泥质基础,如果不进行改造,人员一旦进入,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进入公众的参与性及安全性,有些游步道需要驳坎。在开始实施的过程中,许多专家提出需要用松木桩护堤,因为松木桩在水中不会腐烂。但是这个意见遭到了许多蒋村村民的反对。他们说,应该用柳树桩护堤,松木桩虽然不会腐烂,但松木桩没有生命力,永远是死桩,不能生根、发芽,但柳树桩是活桩,柳树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生根、发芽,这样不但护堤效果好,而且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大有益处。
“这样做看起来好像成本比较高,但从长远看,这样做成本最低”。应邀参加西溪湿地规划的一位国外园林规划设计专家如是说。这种原生态的驳坎方式非常有利于泥鳅、黄鳝类生物生存,有效地维护了西溪的生物多样性。
杭州西湖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总指挥黄春雷介绍说,在西溪整个保护中,特别遵循了六大原则。即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一期来说,保护为主,适度利用,是每个参与建设者头脑里的一个准则。”黄春雷如是说。
在一期保护工程里面,除了朝天暮荡作为生态保护区原封不动保存下来之外,另外还有虾龙滩、费家塘两大块生态区块,在首期湿地公园3.46平方公里中,以上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94%,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西溪湿地水域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最具有湿地特色的部分完整地保护了下来。
告别西溪的时候,有一些摇橹船和我们擦肩而过,为我们开船的吕师傅熟稔地和他们打着招呼。他说:“那是原来我们深潭口村的村民,现在回来看看。”船上的人打量我们一眼,便忙着顾自指点着周围的桑青柳绿。水面不远处就是两棵极大的樟树。船上的人叫起来“那里,那里”,旧时的光阴扑面而来。
今天的生活,就是明天的历史。愿我们用理性打造一个感性与知性之美兼具的西溪,交到后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