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黄金10分钟”
社会就能减少许多悲剧
“逝者长已矣,来者尤可追。”学习现场救护知识,掌握急救技巧,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因为就现有条件看,我们还很难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伤病者都送到医院的急诊室。
所谓最短的时间,在医学上被称为“黄金10分钟”。一旦重大祸难发生,出现人员伤亡,医学上要求最好10分钟内把病人送到医院,最长不超过1小时。这一点,目前还无法完全做到。以杭州为例,目前全市只有救护车约50辆,包括每天送病人出院的救护车。此外,并不十分通畅的道路交通也给运送危重病人带来很大不便。
2004年,杭州全市接到“120”急诊电话约3万多个,仅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接收病人7万余人次,加上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及市一院等,每年仅这几家医院的急诊量就不少于30万人次。这其中,靠救护车送来的还不到10%,很多时候都是交警或路人临时拦车将病人送到急救室。另一方面,许多送诊司机缺乏现场救护知识,送诊时往往只图速度,不求稳,使骨折、大出血、昏迷病人的病情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加重,从而使医生回天乏力……
学习现场救护知识,掌握现场救护技巧,在伤病发生的第一现场实施抢救,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蔡文伟博士介绍,以我国心肌梗塞患者为例,87%的心肌梗塞发病是在医院以外,其中25%的病人都因第一目击者不懂急救措施而死亡。在医院急诊总量中,20%是外伤病人,25%是心脑血管意外病人,他们在被送入医院前都需要急救。
由于群众性院外急救知识的缺乏,导致事故的死亡率大幅攀升,特别是交通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伤残人数更为惊人。专家称,意外伤害所致的严重伤员中有三分之二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在事故发生25分钟内死于现场或运送途中。
每一位公民都行动起来,学习现场救护常识,在危难面前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已刻不容缓。来自省红十字会的消息称,我省各级红十字会将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现场救护知识、技巧的培训,希望更多的普通百姓能积极参与,为建设“平安浙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