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浙江宏观经济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农村经济特别是个私经济的蓬勃发展,城乡结合部和中心集镇已成为保险业务新的增长点,该局紧抓机遇,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推进、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指导省内各保险公司实施县域保险发展战略,在大力推动县域保险业务发展、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农业保险试点等方面率先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浙江保监局,记者了解到,实施县域保险战略的成败关键要看发展思路和策略是否适合本地保险业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才能保证县域保险可持续发展。
首先,保监局指导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等规模较大的公司充分利用经营服务网点分布较为广泛、人力资源较为充足、经营管理相对成熟、品牌信誉度较高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县域保险业务发展战略,提高行政许可工作效率,提供多方面政策支持,鼓励并引导农村保险网点铺设和网络建设,以加强公司内部管理为切入点,采取创新手段,深化改革促发展。
首先,实施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改进县级保险分支机构人才选拔机制,使人才成为发展的第一要素。同时加大行业系统教育培训力度,变“业务骨干”为“复合人才”,提升基层公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保监局把县公司经理作为轮训重点对象,每年集中两周时间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要求每个月自学不得少于6个小时,对基层员工不定期组织客户服务、经营管理、依法合规、领导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班和专家讲座,为县域保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其次,开展“学创争先”活动,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去年,浙江保监局在全省行业范围内倡导开展了以比、学、赶、超为核心的“学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基层公司的工作热情。寿险方面,县级公司保费收入突破了60亿元,占保费总收入的70%,义乌保费收入突破4亿元,东阳、萧山、瑞安等7个地区保费收入超过了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巨人”,目前,浙江寿险保费收入超亿元的县达到了25家,占比达41%。
再次,创新管理手段,尝试片区建设,变“直线管理”为“片状管理”,增强基层公司展业能力。根据浙江区域经济活跃,中心集镇优势明显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营业片区建设的思想,即根据经济、地理、人文环境相临或相近的关系,选择中心、富裕集镇建立营业片区,以中心乡镇为核心向周边特定乡镇辐射。通过在中国人寿温州分公司一年多的实践,不仅强化了原县城所在地的市场优势,占领了县域经济重镇的要点,还挖掘了城郊结合部和农村网点等潜在市场,拓宽了县公司业务辐射面,形成网状构架。在产品销售方面,选择风险保障性产品和养老保险为主;将县公司的副职和助理推到业务一线成为第一责任人,实现了管理架构的扁平化;一个县公司分设成三至四个营业片区,避免了业务一动百动、一损俱损的现象,促进了业务的持续发展。
“目前,浙江省的县域保险发展战略无论是对于服务全局、服务‘三农’,打造‘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对于保持全省保险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之路都有着举足轻重作用。”浙江保监局副局长张忠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