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素质教育的“应试评价”
素质教育是爱的教育,是要培养有爱心的人。
素质教育是劳动教育,是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人……
多年来,人们有一种思维定势,要倡导素质教育就必须排斥“应试方式”。
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他强调的是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知识的传授相比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个长期目标。而“应试教育”则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应试能力的培养,急功近利地把目标锁定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个短期需求上,而不在乎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真正符合社会的需要。
所以,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不是简单的形式变化。但其中也必然包含着“应试”的许多成分。
从表面上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对立的、排斥的,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制度,其结果都必须进行评价,否则就无法知其优劣。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究竟该是怎么样的呢?如果采用一种相对公平的客观标准来进行评价,那么可能又回到了考试这条老路上,似乎与“应试教育”殊途同归了。如果采用一种主观标准来进行评价,那么如何更公正、科学,就是个新的问题。
由此看来,虽然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它确实包含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但有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难以评估,难以操作。“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弊病,但它却是现阶段一种无奈的选择。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增强素质教育的正面效应,减少“应试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首当其冲的还是我们应下大力气尽快寻找完善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体系。
无论我们进行何种探索,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我们的教育改革更加顺利,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少走弯路;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输送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用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素质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本报综合新华社、《山西教育》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