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城市的上空,舞动着动漫的时尚气息。尽管在今天,人们已习惯于众多的各类国际节,但是即将开幕的中国首届国际动漫节,却因为它新经济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特性,成为众人欢呼的对象———
产业化,让动漫真正动起来
产业之路啼声初试
打造中国的动漫之都!当杭州提出这个响亮的口号时,不少并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这是横空出世的一个新产业。
事实上,动漫业的基础———动画业在中国近几年间发展得早已可谓风生水起。据统计,仅在2003年中国动画出产量就超过29000分钟,号称世界第一大生产大国。可是需要指出的是,这其中,代加工占了绝大部分。也就是说,和“衬衫、皮鞋”这些产品一样,中国在动画业也是一个实力不可小觑的加工国、生产国,但惟独缺少的是自己的原创产品与品牌形象。
因此,有人不无忧虑地说,中国之大,能自己出片的只有中央电视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湖南三辰卡通节目发展有限公司(代表作蓝猫)、北京东方红叶集团公司(代表作海尔兄弟)、中国阿凡提国际动画公司等寥寥数家。
一个很小的事实,也许应该引起对动漫业满腔热情的我们的注意。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广州就一度以廉价优质的技术争取到了诸多国外动画加工,并就此培养了一批动漫人才。动漫产业的萌芽似乎就此而起,然而随着国际市场动画技术劳动力价格竞争的加剧,外国投资者最终将加工业务转投向成本更低廉的国家。
由此可见,代加工集聚而成的产业成败兴衰都是转眼间的事。和其他的产业集群一样,动漫业如果要在中国真正形成一个门类齐全、富有生命力的产业,必须建立起一条合理的产业链。
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张松林说,一个成熟的产业市场,必须有一条完整通畅的产业价值链。动画产业的链条模式基本包括这样一系列环节:影视动画片的创作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在这些环节中,动画片创作生产是龙头,如果没有优秀的动画片及其成名的卡通明星,一切开发和经营都是空话。
可是我们缺乏的恰恰就是本土的优秀动画片和卡通明星。
创意,撬动产业化的支点
并不是没有人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中南卡通推出的长达500集的《天眼》以其原创的强大阵势,成为各路媒体的焦点,这也从反面说明,原创在这个新兴产业中的稀缺。
坚持原创,有各种各样的制约。除了原创的高投入外,人才则是更大的问题。作为主业为房地产的中南建设集团麾下的中南卡通,在资金上并没有太大的顾虑。他们遭遇的是创作人才的瓶颈。
“我们在杭州征集过动画剧本,也有学生写的,但是觉得都不行。”中南卡通的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公司着手制作的动画片,剧本都是聘请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的专家教授以及作家来编写的,能够切合动画制作特点的文学编剧确实很少。
从动画制作代加工转为原创公司的盛世龙吟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士也表示,国内动画制作水平不是问题。但如果他们创作大型的动画片,也会考虑请日本的有关编剧合作,因为国内擅长创作动画剧本的太少,“甚至可以说,非常有影响力的几乎数不出来。”
对此,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陈廖宇老师表示,目前国内的动画片类型单一,体现的结构单一,我们的从业者应当在艺术修养和思想性上下工夫,动画发展的动力需要来自于外力。
以数字技术为新特征的动画业,真正需要的是创意。
那么创意的支点到底在哪里?
分析浙江已取得一定成果的动漫作品,记者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向后看”。
目前,中国美院与上海文广新闻集团合拍的一部动画电影是《嫦娥奔月》;
盛世龙吟颇受好评的片子取材于西湖民间故事,白娘子、济公在片中有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形象;
另外,我们也不能忘记曾风靡全球的大片《花木兰》取材于中国的木兰从军的故事;
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更是哺育了几代中国人的经典。
中国美术学院近年来收藏了著名雕塑家赵树同先生捐赠的数万件皮影藏品,建立了皮影博物馆。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说,中国传统的皮影,其实是现代动漫业造型设计重要的资源宝库。发展动漫产业,不能简单地模仿国外产品,而要从类似的各种相关资源中汲取养料,继承创新,在坚持民族性和原创性的基础上将我国的动漫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