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正式创立的宁波天童明星足球学校曾被誉为浙江足球第一校,前亚足联副主席陈成达是名誉校长,中国足协副主席张吉龙曾高度评价说,这才是真正的足球,才是中国足球的发展方向。
可谁曾料,6年后学校却悄无声息关闭了。笔者日前赶赴天童采访时,见到校舍依稀,芳草萋萋,桃花依旧笑春风,而人面已不知何处去。
学校成了车间
城堡样的围墙在青山、烈日的衬托下,显得无比落寞。两块金字招牌也已明显褪色。曾经的教室变成了隆隆的车间,曾经的宿舍变成了工人宿舍。只有墙壁上淡黄色的《学生守则》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就是风光无限的宁波天童明星足球学校。原来6个班的48名孩子,已经无影无踪。“都走了,工作的工作,当兵的当兵,回家的回家,都废了。”在学校出租厂房内的一当地工人摇着头说。
经营足球咋那么难
提到天童足校,必然要说到它的创建者——项志和。
在狭小的宁波足球圈,项志和很有传奇色彩,上世纪90年代初他的身价已逾千万。而且他是个狂热的球迷,他梦想要在宁波创建一个中国的“阿贾克斯”。为了这个梦,他放弃了红火的事业,带着400多万元资金,一头扎进了深不可测的足球圈。
然而笔者日前见到他时,老项一脸憔悴:“不搞了,中国足球实在没希望,只是亏了这批孩子,还不知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笔者还想进一步了解项志和收手的真正原因,可老项心冷得根本不想回答。倒是有宁波足球圈内人士非常客观地点破了其中原因: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比例。
办足校其实也是一项产业。要想办成功一所足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当地要有良好的足球氛围,这在宁波无疑是不具备的。其次是要有足够多的生源。可是在宁波,在首要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足校少年根本没有多少上升空间,你又怎能指望孩子和家长有多大的热情?
笔者还了解到,在天童足校办校期间,只要碰到资金有困难,项志和就会跑去做生意,然后把赚来的钱再投入到足校去。但是,如果一所足校要靠这样来维持,势必难以持久。
足校之阿喀琉斯脚踵
随着近年来中国足球的崩盘,国内足校也开始崩盘。尽管从宏观来看,足校的崩盘是受中国足坛大环境的影响,但实际上,足校是死于自己的“阿喀琉斯脚踵”,简单说,就是足校学生的出路。
天童足校也一样。
现年58岁的曹伟潮,天童足校创建时的主教练,项志和的合作伙伴,但没过多久,两人就分道扬镳了。原因老曹没有细说,只是以一句“办校意见有分歧”来解释。
说到足球学校,老曹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虽说是踢球,但也不能误了孩子前程,在踢球的前提下,文化课也是不可或缺的。“几年前,足球学校盛行遗留的一个后果就是,全国15岁至20岁年龄段的孩子成千上万,可其中能进职业队的、或是进国家队的又有几个。那些成不了职业球员,又没有多少文化的孩子以后靠什么生存?”老曹的话直接点中了足校的命门。
有数据统计说足校的成才率是5%,而且这个数据还被普遍认为有相当的水分。结合老曹的说法,即使有5%的成才率,还有95%的孩子出路在哪里?
有业内人士说,天童足校学生上的文化课只有两门——语文和政治。曾经和天童足校学生一同参加中考的一位球友告诉记者,考试还不到10分钟,这些孩子都出来了,原因很简单,都不会。加上一些教练文化水平也不高——凭经验教学,“小学生教小学生”几乎是国内足校的通病。“在这种形势下,你怎能指望和国际接轨,又怎能指望这些孩子即使进不了职业队,也能自食其力呢?那95%孩子的出路在哪里?”该业内人士说。
宁波足球探索新路
天童足校的关闭,给了宁波足球圈人士很多反思,同时也促使足球界人士探索新的办校模式。值得庆幸的是,作为足球贫困区的宁波倒是寻找到了一条探索之路。
2003年开始创建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基地设在宁波华茂外国语学院。在队伍组建之前,宁波市体育局就考虑到了这批孩子未来的出路。
当然,办学之初,也有意想不到的困难。主教练曹伟潮讲了一个事实。2003年宁波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开始筹建,他们去招人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均避之不及。他们反复解释,俱乐部是由宁波市体育局主管,借读在华茂外国语学院,保证踢球、学习两不误。依靠体育局和华茂两块牌子,才总算招齐了人。
球队主教练曹伟潮说,借助华茂外国语学院强有力的教育力量,球队实行三集中制,即集中训练,集中生活,集中学习。在没有比赛任务的情况下,这些孩子的训练和学习时间对半开。“我可以绝对负责地说,15名孩子中,除了极个别队员,绝大多数孩子的成绩完全能够达到中考分数线。”曹教练说。
老曹说,作为基层教练,你必须教会让孩子用两条腿走路。这样才可以让有潜力的孩子走上球星之路,让更多的孩子放弃足球后也能通过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未来。“什么都能废,可不能废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