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詹军 朱柱国 |
距离正在拉近,梦想正在开启。2005年2月,《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把安吉纳入了杭州大都市区的外围分区中,安吉作为三大城市群、四类生态区、六个都市区中重要的区块被列入规划,融入环杭州湾产业带,此举打破了以往的行政区域规划,意味着安吉将步入杭州大都市区共同发展的轨道中,参与长三角新一轮发展高潮。
在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前,安吉焉能无动于衷?2005年6月,安吉提出全面融入杭州发展战略,打造杭州大都市经济圈的黄金北翼。
安吉县县委书记钱坤方说:“融入杭州的最终诉求是借力大都市,参与杭州湾经济一体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破界融入,不失为杭州大都市区经济圈一体化过程中一个突破举措。如果没有合理规划,使各地间形成优势互补,杭州大都市区经济圈容易造成地区产业雷同,最终会浪费杭州大都市区的黄金资源。“楚河汉界”的淡出,使得杭州大都市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著名经济学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史晋川教授说,这种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催生的要素自由流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要求,是两地加强融合、促进发展的原始愿景。对安吉来说,它从强县战略转变到借助大都市经济圈发展的模式;而对杭州,有助于弥补它在资源、幅员等方面的不足,加快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巩固和提高杭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杭长高速公路的开建,杭州到安吉的距离将从一个小时的车程减少到30分钟,仅就时空距离而言,安吉与富阳已无异。安吉融入杭州的愿望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杭州与安吉,从未如此亲密。
居安思危 时不我待
“安吉,一个以竹闻名天下的地方,一个以生态享誉海内外的地方。”安吉对外打出的两张最响的名片是“中国白茶之都”、“黄浦江源头”。“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的安吉十年来一直高举“生态牌”,早在2002年3月,安吉就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安吉借力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如今蜚声杭州、上海、北京乃至西欧、北美。2004年,安吉接待国内外游客260.5万人次。
这个浙北山区的小县,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38亿元,与同区域其他县市相比较:与安吉土地面积、人口数相当的长兴县工业增加值为60.35亿,是安吉的1.7倍;土地面积仅为安吉一半的德清,其工业增加值却是安吉的1.4倍多。今年召开的湖州市工业经济会议对三县二区的特色优势企业、制造业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的表彰会中,这三类企业安吉县只占总数的16%、8%和8%,除了特色优势企业外,其他两项远远低于平均数。
“如果我们看不清区域之间竞相发展的态势,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发展措施,安吉极有可能沦为‘锅底’。”钱书记说。
安吉要从长兴、德清的“合围”中突围,首先必须调整原有的发展模式,让“生态立县”之路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无论从人均GDP、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还是制造业内部的资本有机构成、出口产品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指针,安吉都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工业化还没有完成。”
安吉县经贸委主任刘树林说,安吉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仍将来自工业,只有工业上去了,才能反哺农业,拉动三产。
形势逼迫安吉转型,调整原有发展战略,从单纯的“生态立县”转变成“生态经济强县、生态文化大县和生态人居名县”三箭齐发。其中,“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路子”。
但是在从“生态大县”向“经济大县”转型的过程中,如果单纯依靠自身发展,就无法回避高昂的经济增长的成本。所以只有借船出海,才能借力发力,分享一体化发展的成果。
而这艘大船就是停靠在安吉南边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