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约250家制鞋商6月15日前往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向欧盟提出限制中国鞋类进口的要求。中国鞋业继纺织品之后,也遭到国外同行的打压。
根据欧盟近日公布的统计数字,今年1至4月,欧盟进口中国鞋产品平均增幅700%。而我国商务部的统计数字则显示,今年前4个月,原受欧盟进口配额限制的鞋类出口同比增长27%,与欧盟的统计数字相差甚远。尽管如此,欧盟委员会仍表示,将考虑对中国鞋类反倾销调查。
就在此时,意大利鞋第一品牌GEOX的总裁波莱加托与合作方———有“中国鞋王”之称的温州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心情愉快地举行“GEOX营销中国两周年媒体见面会”,丝毫未受这一事件影响。
打破限制还要靠品牌
GEOX凭借其“会呼吸的”功能鞋在全球掀起了“呼吸”旋风,短短十几年便迅速成为意大利第一休闲鞋品牌,全球排名第四,GEOX在世界鞋业的成长堪称奇迹。2003年初,GEOX与奥康牵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在被问及中国鞋究竟给欧盟各国带来什么影响时,波莱加托表示:“由于中国鞋在价格和成本上有优势,导致进口国的产品失去竞争力,带来失业、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中国鞋产品要想获得欧盟国家的认可,应该在品牌上多下苦功。”
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非常同意波莱加托的观点:“如果中国出口欧盟的鞋都是类似于GEOX品牌,就不会出现西班牙烧鞋事件和俄罗斯扣鞋事件了。”王振滔说,制鞋企业如果只是为其他品牌做加工,利润就很低。中国目前90%以上的制鞋企业都是为别人加工,还没有在国际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强大的销售网络。
中外企业合作是发展主流
国际市场上,温州鞋的出口频频遭难。奥康不但毫发未损,而且通过与GEOX的合作,大大提高了出口量,预计今年的出口量将占到总产量的20%。
王振滔谈及其中奥秘时说:第一,练好内功,提高自身工艺和管理能力;第二,投入资金,塑造品牌;第三,以国际化思维,用国际化人才,让企业品牌走出去。奥康集团近些年一直致力于构建销售网络,希望通过与GEOX的合作,使奥康的产品遍布全球。世界鞋业制造中心上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70年代向日本、韩国转移,80年代栖身中国台湾,90年代后登陆中国大陆。王振滔认为,产业转移的过程,是一个追逐成本优势的过程,但这种转移同时也说明成本优势不是长远之计。中国鞋业要走向世界,还得靠真本事。
一方面,中国市场日益庞大,国际品牌会加紧进入,争分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正勇敢地“走出去”。这一背景下,中外鞋类企业的合作会成为未来的发展主流。王振滔表示,奥康与GEOX的合作模式就是一种战略合作,奥康为GEOX生产产品,也负责GEOX在中国的推广,而GEOX则让奥康进入其全球网络,奥康也进入了GEOX的设计开发领域,并迅速转化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到真正引领鞋类消费潮流。
创新开发是品牌根本
王振滔认为,中国鞋面临贸易壁垒,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缺乏创新能力,摆脱不了低档次和缺乏品牌内涵的印记。中国鞋业以前的“创新”,实际是一种模仿,造成中国鞋业老是跟在国际品牌的屁股后面,在低利润水平徘徊,国际品牌则坐享高额利润。
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前几年提出要在10到15年内培育3至5个世界品牌,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停留在目前的发展态势,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很大难度。
泉州市鞋业商会秘书长介绍,欧洲是泉州商品的第二大出口地。一双耐克鞋售价是100—120欧元,但泉州加工的鞋售价大都在10欧元以下,这种局面让国内企业无利可图,也激起了当地制鞋企业的不满。因此,鞋类企业必须重新定位。据了解,一些对欧盟出口量大的温州制鞋企业已经在作应诉准备,乔耐鞋业老总潘志诚认为,应诉只是表面功夫,中国鞋类企业的根本出路在创新开发,在产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