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省外媒体看浙江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纺织业“绍兴怪状”调查:中国纺织产业升级堪忧

www.zjol.com.cn  2005年06月29日 13:59:2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我几乎看不到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出路。”绍兴某纺企负责人神情黯然。他认为,绍兴纺织能在十余年间迅速发展,主要走的是粗放式产业、中低端产品的发展路线,投资小、产量大、利润低、科技含量少等问题一直存在。在欧美对我纺织品设限压力下,出口受阻、产能闲置、工人离岗、工厂停产等系列问题考验着纺织业产值占工业生产总值50%以上的纺织重镇浙江绍兴,其面临的产业升级困惑无疑在全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欧美接连对我纺织品设限后,记者在绍兴调查发现,尽管学界及业内普遍认同解决欧美对我纺织品设限的根本之道不外乎排解内忧———产业全面升级,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中高端产品,以超越国外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但解剖绍兴的典型个案后不难发现,历经几十年发展养成的根深蒂固的“短视”获利观念,无疑已成为我纺织业再次产业升级的最大障碍。

  “好机器造不出好产品”

  在经历“化纤”革命(上世纪80年代初期)、“市场”革命(1988年)、“体制”革命(1993年)、“无梭化”革命(1995年前后)、“外贸”革命(1998年之后)这“五次革命”后,绍兴纺织业奠定了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重要制造基地的地位。

  10年前开始的“无梭化”革命,开始让绍兴得以称雄国内市场。资料显示,这次始于1995年左右的产业升级,主要以大规模设备更新换代为主,绍兴纺织业依靠高投入、高耗能的规模效应,以产品量大价低的“杀手锏”招数,终成全国纺织重镇。据统计,到2003年底,绍兴市共有纺织单位5.6万家,从业人员59.2万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906亿元、利润44.5亿元,分别占全国纺织行业的7%和12%,2004年其出口依存度为60%。以代表纺织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为例,到2003年,绍兴化纤行业进口设备比例已接近60%,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该市织造行业已有各类织机7万台,其中拥有先进无梭织机4.5万台,约占全国总量的34%,其中70%为进口设备,全行业无梭化率为64.3%。另外,绍兴印染行业设备进口比例较高,高温高压染色机占1/3,平网印花机和圆网印花机均占40%左右;服装行业的技术装备也比较先进,共有进口服装生产流水线43条、进口袜机1.3万多台。目前,绍兴拥有无梭织机比例已上升到72%,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无梭化率高达90%以上。

  与有着“奔驰级”设备极不相称的是,绍兴至今未能释放这些国际先进设备的能量。绍兴当地某企业外贸负责人称,如果这些先进设备开足马力生产,预计新增纺织产量还会在现有总量基础至少上升20%。

  尽管国外先进机器设备在逐年提高,但记者发现,绍兴纺织产业的整体升级却“并不彻底”:主要体现在衣着、装饰、产业用布3类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整合度不高;资产负债率较高,发展后劲不足;纺企获利能力减弱,亏损比重加大。

  有关出口统计显示,该市大部分出口产品档次低,中低档大路货产品多,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调。

  绍兴正陷入“好机器造不出好产品”、“好产品也未必获高利润”的尴尬境地。记者一个明显的印象是,当地企业透露,由于绝大部分企业注重短期利益,即使引进了先进设备,但仍不愿花高待遇聘请高级技术工人,也没有相应提高熟练纺织工人待遇,更不愿意花钱搞研发。这必然生产不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质量产品。

  纺织重镇无品牌

  与宁波“雅戈尔”、“杉杉”、“罗蒙”,温州“报喜鸟”、“夏梦”、“庄吉”等成衣品牌相比,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贸易集散中心———绍兴,至今未有1家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服饰公司,也极少有知名的面料企业。这个感觉在与绍兴纺企接触时是如此的强烈。

  “长期以量制胜的同质化、粗放式发展,是造成我国纺织品牌缺失的主要原因,而这种情况在绍兴尤为严重。”绍兴无极服饰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董汉林认为。

  绍兴相关部门显然早已看到了这一问题,官方曾建议,希望纺企凭借先进机器设备等优势,向纺织中下游产业链延伸,做品牌服装、高档面料,以增加抗击外贸风险能力。

  但事实是多数企业并没有积极响应。当地纺企普遍担忧,“做品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时能否保证回报还不一定”,甚至一些纺企认为,引进国外先进机器设备,主要还是“扩大产量”。记者在当地采访发现,绝大多数绍兴纺企不仅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而且经营观念还停留在此前的“粗加工时代”。洞悉此现象的浙江有关研究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粗放式产业发展方式,正在消耗绍兴纺织产业升级的希望空间。

  董汉林认为,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有三:一是绝大多数纺企存在“急功近利”的经营心态,往往会“一窝蜂”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以短期扩大规模。在产品市场面临饱和时,这些原本就以“量大价低”制胜的纺企,往往采取极具自杀性的“价格战”,当事企业利润自然减少,且正常的经营秩序也被打乱。

  二是大部分纺企科研开发投入甚微,致使各产品之间“仿制”成风。目前,大多数绍兴纺企科研开发投入与设备投入之比还不到1%,科研投入与销售收入比仅1‰,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2%至5%。这样怎么可能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增加具有特色工艺的高技术含量新产品呢?

  第三同样是该市纺企“急功近利”的心态,必然造成优秀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员流失。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认为,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资源和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扬等因素,依靠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与浙商营销天赋建立的市场优势已快走到尽头。“低价低质”导致近年来浙江出口回报率下降,也成了浙商提升浙货海外美誉度的“绊脚石”。

  厂房越办越大,出口越来越多的背面是绍兴纺企的“内外交困”。董汉林认为,造成今天这种被动局面,除国际贸易博弈等各种外部因素外,多数纺企的“短视”是致使绍兴产业升级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绍兴纺企的一个客观的普遍认识是,绝大部分纺企不设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是因为其所需人力、物力、资金投入以及改革的风险巨大。在他们看来,只要生产量飙升了,即使一件衣服只赚几毛钱,也已足以换回可观的利润总额。

  或许绍兴纺企在当前面临国际贸易摩擦时,才发现原先惯用的“杀手锏”失灵,才真正体会到产业升级不仅仅是“买进国外先进设备”,更多的应是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建立企业研发中心、优化产业机构和营销渠道等“软件”。

 [1] [2] 下一页

来源: 中国金融网  作者:  编辑: 何始玉

相关稿件
·产能过剩偏遇贸易壁垒 纺织第一县绍兴深陷困局 2005-06-23
·总投资10亿元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崛起萧山衙前镇 2005-06-23
·浙江:绍兴县的纺织行业被众人称为“母亲产业” 2005-06-21
·商务部公布分配办法 浙江纺织产业链将整合提升 2005-06-21
·不安等待主动突围 杭州纺织企业获生态标准认证 2005-06-18
·浙江绍兴县:我国第一纺织集群加快“腾笼换鸟” 2005-06-17
·在把纺织产业看作是“母亲产业”的绍兴 2005-06-17
·纤纤纱线 重重话题 浙江纺织品怎么赢 2005-06-17
·浙江省确定对欧盟十类纺织品出口分配原则 2005-06-17
·风兮雨兮 内忧外患 绍兴纺织集群在阵痛中嬗变 2005-06-16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下的——柯桥亭西村故事 2005-06-1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江盘点 更多 
·【新闻鲜晨多】9月2日:温州一酒吧上演色情脱衣秀 露点照片疯传网络
·【新闻鲜晨多】9月1日:账上800多万仓库却空空 温州红十字会的钱去哪了?
·【新闻鲜晨多】8月31日:浙江清算药品“回扣门”事件 百余名医生被约谈
·【新闻鲜晨多】8月30日:三天温州存款狂减372亿 揭秘银行存款暗战内幕
·【新闻鲜晨多】8月29日:暗箱操作还是审核有误? 温州一10岁小孩获准买经适房
 精品专题 更多 
·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对话网友
·蔡奇对话网友
·姚克对话网友
 图说新闻 更多 
猪粪发电
猪粪发电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草莓苗上市
草莓苗上市
村邮站成“便民店”
村邮站成“便民店”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