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救出四十二位农民兄弟
——平阳县水头镇抢险侧记
本报记者庄千慧吴元峰通讯员孟晓飞
洪水肆虐,浊浪横流。7月19日夜,在第5号台风“海棠”的淫威下,地势低洼的平阳县水头镇成了一片汪洋。
今日凌晨1时,平阳县有关部门接到紧急求救电话。水头镇江屿办事处埭头村有42名村民被困在七八间两层楼的老房子里,洪水越漫越高,房子正在一间一间地倒塌。迫不得已,村民们通过打墙洞转移,同时向有关方面发出求救信号。
情况万分紧急,温州军分区海防营营长徐立军接到上级指令后,带上一名向导、6位官兵和两艘冲锋舟,从水头镇出发前去营救。
夜色中一片漆黑,到处都是风声、雨声、浪潮声,水面漂浮着很多障碍物,随时可能绊住冲锋舟的螺旋桨,造成船只失事。为了村民的生命安全,海防营官兵不顾危险,毅然直奔埭头村。1个多小时后,冲锋舟到达埭头村村头,此时水流更急了。看到离水中的房子越来越近,徐立军命令战士,冲过去救人!
由于风大浪急,官兵们几经周折,冲锋舟终于接近了民房。他们将村民一个个从墙洞里背出来,转移到冲锋舟上,然后返回江屿办事处。到达办事处时,冲锋舟难以靠岸,官兵们跳到水中,手挽手将船只拉回岸边,把村民一个个抱上岸,安全转移到办事处。至今天凌晨3时30分,经过官兵们来回4次营救,42位村民全部被安全转移。
至记者今晚10时发稿时,水头镇依然一片漆黑。由于停电,我们只能通过电话向本报在苍南县参加抗台报道的同事口述稿件,由他们转发到报社。
(浙江日报平阳7月20日电)
水上送餐
——鹿城救灾速写
实习生包小娇本报记者王纲
“鹿城区上戍乡和藤桥镇41个村昨晚开始全部被淹,被困群众达到5.6万人!”今天早上8时,笔者一接到消息,立即赶赴重灾区上戍乡。11时许,笔者获准搭上军分区救援组的一艘冲锋舟,向外垟村挺进。战士们带去了水和食物。
11时35分,冲锋舟终于到达了被围困的民宅区。“饭来了!”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在二楼窗口手舞足蹈,村民都从窗口探出头来。“村民可能存有一点粮食,先给外来民工送,他们没储备食物。”鹿城区武警中队指导员陆剑鸣说。冲锋舟慢慢靠近八匹马服装厂,里面有20来个民工。一楼被淹,食品如何送上去?“用绳子绑上装服装用的塑料筐,然后放下来。”一个民工说。随后,塑料筐徐徐下降,冲锋舟靠了上去。矿泉水、面包、方便面等依次“托运”到了二楼。
“我们不用那么多,那间屋子还有两位80岁老人……”民工们纷纷喊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躲在一座房屋的二楼。在船上指引路线的预备役民兵黄智文说:“一样样扔上去。”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示意两位老人远离窗口,将面包和矿泉水抛了进去。随后,冲锋舟又向别的房屋驶去。
半小时过去了,冲锋舟里的盒饭、面包艰难地一一交到群众手中。“看,那边还有个小女孩!”救援人员喊道。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朝这边招手。“没食物了,怎么办?”“我这里还有个包子。”一位战士从防水衣兜里掏出一个包子,这是他的早餐,由于援助村民,自己一直没时间吃。包子抛上了楼……
(浙江日报温州7月20日电)
乐清见闻——
中流砥柱立“水城”
本报记者刘刚徐月萍通讯员金新安
今天上午10时32分,在经过近40分钟缓慢的水中行驶后,我们乘坐的抗洪越野车终于抵达乐清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台风“海棠”登陆的次日,乐清已经成了一座“水城”。
暴雨从昨天上午就已开始。而在台风“海棠”19日下午5时10分登陆后,由于台风降雨带的北移,乐清的暴雨越下越大,到今天凌晨,虹桥、柳市、乐成等乡镇累计降雨量接近600毫米。今天零时50分,乐清淡溪水库管理处值班员报告:水库水位达44.13米,已经超出42.5米的控制水位,而且还将进一步上涨。要不要开闸放水?乐清市防指领导在认真听取专家组的意见后,当机立断,在水库闸门中孔已开的情况下,决定暂时不开边闸。2时21分,暴雨继续肆虐,水库水位继续上涨,再次听取了专家组的建议后,指挥部又作出决定,将水库两边闸门各打开50厘米,这样既确保了水库的安全,又避免黑夜中放水太多,下游居民压力过大。
“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在洪灾面前,乐清党政干部的头等大事就是老百姓的安全转移问题。下午2时2分,在乐成镇东城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涉过没膝的积水,来到东塔路的一处居民点。昨天晚上,这里发生了山体滑坡,从山上直冲而下的泥石流穿过房屋,溢满了整个庭院。所幸的是,这里居住的6户人家昨天已提前转移。在乐清,每时每刻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抗台救险故事,而主角就是抗台的“中流砥柱”——乐清的广大党员、干部。乐成镇中城办事处的张江平介绍,从昨天晚上开始,他们办事处辖区的所有党政干部都到了一线,在一些隐患地点,党员、干部24小时不间断巡逻,很多人已经熬了两个通宵。在潘家垟村,由于暴雨引起山洪袭击,经过该村的乐百公路有4处出现塌陷,一些地段的地基被冲空,但是由于党员、干部通宵排险,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
(浙江日报乐清7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