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父亲的足迹
为了收集与父亲有关的材料,方梅吃了很多很多苦。她走遍了南昌所有的纪念馆,还走访了父亲的老部下和老战友,几乎走遍了父亲生前到过的所有地方。
一开始,与父亲有关的所有资料,都显得珍贵。方梅在纪念里馆抄,把每个节假日都搭上了,还动员家人、朋友一起收集材料。随着材料越来越丰富,父亲方志敏的形象在她心目中也越来越高大,越来越丰满。
为了获得父亲在监狱中那段生活的真实素材,方梅靠航管局的一张介绍信,背着行李一趟趟出远门,自费寻访当年的见证人。方梅打听到当年看守方志敏的看守所所长是凌凤梧,老家在浙江金华孝顺镇,就决定上门调查。那时她已64岁,身体不好。儿子陪母来到金华,找到凌凤梧的家,可凌已经去世。凌的妻子依据丈夫生前留下的文稿,向方梅介绍了方志敏在狱中的情况。
凌凤梧很崇敬方志敏,他来到监狱后,就把方志敏10斤重的大脚镣换成了4斤的。1932年2月,蒋介石为达到劝降的目的,将方志敏从大牢改关到优待号。就是在这间优待号里,方志敏可以写作了。他白天写的是《可爱的中国》,应对劝降说客;到夜深人静时,从《可爱的中国》的书稿底下,取出其他稿件奋笔疾书。最终,方志敏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脍炙人口、光照千秋的爱国主义篇章。这些文章手稿,后来都通过狱中人员,辗转秘密送到上海,交给党组织……
方梅生活并不宽裕,出外采访也是能省就省。有一次她坐火车赶到一个县,才凌晨2点多钟,为了省钱,她没去住旅馆,而是一直坐在火车站,当时整个候车大厅就她一个人。熬到了早上6点,她才去敲当事人的家门。
指头都写变形了
写作对方梅来说,更是一件苦事。一开始,她并不懂传记是怎样写法,常常是写了撕,撕了写,一个段落反复修改二三十遍也有。她一边采访,一边写作,当天的采访内容,晚上一定要整理出来,觉得哪里有疑点,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又跑到人家那里采访。家里所有可以利用的纸张、本子都写满了字,想到一件什么事,她就立刻记下来,时间长了,抽屉中都是满满的文稿。
方梅写书稿,是一页页纸用笔写出来的。从1986年退休后,她几乎每天在凌晨3点起床,洗洗脸后开始写作。写好几页,涂涂改改的,又要重新誊写清楚,然后拿到街上的打字室去打。打字室的小张被方梅的精神感动,让方梅拿着草稿来打字,省去了她誊抄之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收集材料10年、写作书稿数载,一部40多万字的《方志敏全传》终于完成,方梅长舒一口气。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审阅书稿后,评价说:“该书观点正确,史实可靠,对方志敏伟大形象的刻画比较真实、生动,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书。”1999年8月,在纪念方志敏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这部书终于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书也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著名文艺评论家缪俊杰说,“《方志敏全传》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以具体、生动的细节展示了方志敏光辉的一生,把领袖、烈士、凡人统一在方志敏的身上,真实描写了一个具有伟大人格和平凡经历的活生生的人,读来分外亲切感人。”
因长期握笔写作,方梅右手的食指也已变形。即便在开化的几天,方梅每天也在凌晨三点就起床了,写下一点什么。
方梅的另一部书《方志敏和他的亲人们》,也很快就要出版了。方梅说,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亲人们也是伟大的,在那样的革命岁月默默支持他、坚信他……
用不完的精神财富
每次出差,方梅都背着几个灰旧的布包;方梅一家三代十来口人,依然居住在同一套房子里。
方志敏被捕时,敌人原以为能从这个大官身上搜出几百大洋来,最后他们只搜到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此外分文没有。他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用不完的精神财富!”方梅说,“父亲所做的很多事情,现在看起来仍然很伟大;他是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立党为公的精神、他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都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我就想到了父亲,就会精神鼓舞振作起来。我这么说,不是完全出于父女之情,是对于共产党人的模范精神的感染和敬佩……”
“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子孙后代仍然要继承、发扬这些传统……”
在采访结束时,方梅起身说: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祝愿衢州明天更美好,更“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