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有这么一所大学:目前“在校生”达7000多人;自1984年以来,已有3800多名学生从这里毕业,然而,这所大学却没有固定的校园。这就是全省第一所县级自考大学——江山自学考试学院。
田间地头读“大学”
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临时工成长为一个县级市的副市长,说起奋斗历程,现任江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陈幸尔感慨万分:“我首先得感谢‘没有校园的大学’。”
“上班有人等,走路有人追”,在报名参加江山自学考试学院的政治经济学和中国通史两门学科考试时,陈幸尔已经是企业领导,几乎没有空闲时间。但是,不管有多忙,陈幸尔总有办法挤出时间学习。每次出差,只要一上车,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取出读书卡片学习。厂里的司机说:“哪怕是到城区部门去办事,短短几分钟时间,他也不放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考试结果是:陈幸尔的政治经济学成绩名列江山第一,他也成了这所大学的首批毕业生。
与没有自考学院的地方相比,江山读自考大学的人特别多、面特别广。江山自考学院利用可以自主设立自考联络站的职能,根据考生需求,在城区和每个乡镇都设立了自学考试联络站,为考生提供咨询、报名、资料订购、组织自学小组等服务。这样,服务延伸到全市各地,江山人在田间地头、厂矿里弄,甚至是深山菇棚之中,都可很方便地读上自考大学。
能鼓起钱袋的“大学”
在鱼塘边看书的习惯,是郑继志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后养成的。
江山市须江镇社后村43岁的郑继志是养鱼专业户,承包了2个水库养鱼,面积有200亩。平常大部分时间他都在鱼塘忙碌。参加自考之后,他把学习资料也带到鱼塘边,每天干完活就拿出书来读。
“农技推广”专业8门课程,郑继志已经通过6门,其中“水产养殖技术”考了92分。只念过初中的他说:“边养鱼边读书,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效果特别好。”这几年,郑继志养鱼技术一年比一年强,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去年,光养鱼他就净赚了3万元。
江山自考学院发挥自主办学的优势,考生有什么需求,他们就设立什么专业,并邀请相关老师来上课辅导,使得自考合格率从最初的20%逐步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
还我公平的“大学”
“是江山自考学院给了我公平的机会。”回首往事,朱小平首先想到的是自考学院。
从小学到高中,朱小平的成绩都很优异。但由于小儿麻痹症使双腿瘫痪,他没有机会上大学。1985年,蜗居山村一隅的朱小平报考了自考英语专业。此后,他一边给当地学校代课,一边参加自学考试。
江山自考学院创办了江山自考网站,通过网站发布自考信息,提供成绩查询和解答疑难问题,这为朱小平的自学提供了方便。经过4年努力,朱小平的英语听力、口语考试分列衢州地区第一、第二名,总分列江山市第一名,获得了自学考试英语专科毕业证书。喜讯接踵而至,因为出色的教学成绩和拥有了大专文凭,朱小平被江山市教委破格转为民办教师。当时,在全市的100多名代课教师中,他是唯一的一个。
朱小平深知自己离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于是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参加自考。3年后,他手中又有了一张法律专业的本科文凭。1992年,江山市教委从全市80多名民办教师中录用12名公办教师,他再一次被破格录用。
伴随着自考之路的不断延伸,朱小平的教学事业也节节攀升:长期担任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先后获省残疾人先进个人、省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像朱小平一样,江山市许多因为残疾、贫困、年龄偏大等原因而失去上大学机会的人,纷纷走进江山自考学院。在这所大学里,他们不再感到自卑,不再埋怨命运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