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正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浙江特点的先进文化,文化激情打造大气江南,市场理性铸就文化航母。昨天中午,著名作家余华到千岛湖开笔会前对本报记者说:“我要回家了,杭州就是我的家。”这一句话,余华重复了3次,也是首次向媒体公开他刚作出的决定。
余华7月30日到杭,31日到本报和省社科联主办的“浙江人文大讲堂”上激情演讲,短短三天逗留,加速了他作出人生的重要决定。他感慨万千:“杨公堤太美了,杭州太美了,浙江人文大讲堂太美了,我已经看到了文化大省的气象。”余华说就是感受到这一种人文力量,“在推动社会前进,无论你是顺应还是反抗,它总在裹挟着你前进。”
余华的回家,是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张开温暖怀抱的一个信号,更多的浙籍儿女走在回家的路上,更多的外省名流想成为新杭州人。
余华:不要职务专事创作
走出大讲堂的第二晚,在杭州云松书舍,余华和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杭州市文联主席陈一辉达成一致:余华正式落户杭州市文联,并应余华请求,不担任任何职务,专事写作。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天行听闻他落户一事后非常高兴:“太好了,我们一直盼望余华回家,他一直是浙江省作协会员。”
落户杭州是余华儿时的梦。他母亲曾在浙江医院工作,父亲在省防疫大队工作,自己生在杭州市中医院,3岁后随支援地方抗血吸虫病的父亲,举家落户海盐。从小学到高中,他和哥哥常向父母发问:“我们什么时候回杭州?”这个梦想一做42年。
余华说,等以后在杭州有了房子,把住在海盐的父母接到杭州来住。
陈源斌:移居西湖写文作画
陈源斌是个著名作家,也是个画家。他的小说《万家诉讼》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秋菊打官司》。“讨个说法”,是大伙儿一见到他就会想起的流行语。2002年,作为浙江省作协引进的人才,陈源斌从安徽“移民”杭州,现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浙江作家画院院长。
做了两年多杭州人,陈源斌对西湖的人文景观如数家珍,他的下一步作品会走出秋菊,写一位杭州女子吗?我们期待着。
韩美林:杭州女婿杭州开馆
今年秋天杭州人有福了,10月1日起,在植物园里面一座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房子将挂上新牌子:韩美林艺术馆,韩美林把他的一千余件作品捐赠给杭州。
“美林至今真正满意的作品只有三四千件,此次他把自己近三分之一的作品赠给了杭州。”韩美林的夫人周建萍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杭州,是因为韩美林是杭州女婿,而他的母亲也是绍兴人。
韩美林很早就在杭州买了房,一年中有多次小住浙江,按他的话说,血液里都流淌着浙江的文化因子。
何志云:北雁南归教书育人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新任院长何志云,7月23日从北京赶到杭州履新,现在又回北京交接工作,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他。
何志云祖籍绍兴,在杭州长大,作家、文学评论家,在北京工作20多年,如果加上1969年去黑龙江插队,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北方度过,曾任《中国摄影报》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
他说:“我跑过很多地方,浙江人文荟萃吸引我留下来,我不是叶落归根,我是受文化大省的感召,想到浙江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