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台州市路桥区有位22岁的尿毒症患者,在成功接受了换肾手术后,想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可拜访了上百家单位,均被拒之门外,而回绝原因大多是因为他的尿毒症病史。
高二学生患上尿毒症
2001年4月8日,读高二的陈华富有点不舒服,就请假回家。在小诊所吃药打针了两三天后,病情不仅没好转,反而越发感觉全身乏力,且伴有强烈的呕吐感,脸和脚明显浮肿。父母连夜把他送到台州市立医院检查,没想到竟然是晚期尿毒症。
得知这个结论,全家人顿时陷入无限悲痛中。医生说,这种病需要住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排除体内毒素,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爱心捐助帮其康复
父母东奔西走筹到了一部分医疗费。然而,每天昂贵的透析费,让他们无法承担。住院10多天后,家人偷偷把陈华富带出了医院。
父母后来听人说,中药能治好儿子的病。家人又借钱把陈华富送到杭州治疗,5个半月后病情有了好转。2001年11月,陈华富回到家中,每隔五六天做一次血透。
2002年8月1日,陈华富被送到浙医一院做肾脏移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3个多月后,陈华富康复出院。为了治病,陈家一共花掉40多万元医疗费,每月还要支出近万元的康复费用。
陈华富成功摆脱病魔的背后,是社会上一份份爱心。他的母校和所在村镇,纷纷组织学生和村民捐款。台州一些企业也加入爱心接力,几年来,社会各界累计捐款31万余元。
病史成了求职拦路虎
由于治病欠下巨债,陈华富手术成功后就提前出院,回家康复治疗。
记者昨天上午在陈华富家看到,一幢未粉刷的两层楼家徒四壁。陈父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经六七年了,近两年由于无钱医治,病情进一步恶化,连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哥哥患有精神分裂症已有11年,病情一发作就乱打人。生活的重担都落在陈母的肩上。陈母因为要照顾3个病人,只有利用闲时接些纺线活到家里加工,一个月下来,也只能赚两三百元。
从2003年上半年起,陈华富开始四处寻找工作。他先后去过路桥、黄岩、椒江、温岭等地,但用人单位在了解到他的尿毒症病史后,都婉拒了他。
“换肾手术虽然成功了,但如果想继续活命,就得每天吃药。哪家单位接受了我,势必要帮我购买医疗保险,或承担部分医疗费用,这样就等于买了个‘药罐’,这种傻事谁都不会干。”陈华富一脸无奈地说。
边学电脑边等机会
在求职过程中,陈华富也遇到过好心人。2003年下半年,路桥区关工委帮他在某印染厂联系一份工作。经初步交谈,印染厂同意他去上班,但要他回去写一份工作计划,等到2004年8月再来上班。
但2004年正月初八,陈华富又接到路桥区关工委的电话,称印染厂有点困难,叫他不要去了。“这个消息让我很失望,但我还是认认真真地把工作计划寄了过去。”陈华富说。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了路桥区关工委。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得知陈华富的情况后,立即帮他联系了印染厂。但过了一段时间,厂里的人说,他们担心日后要承担的医药费是个“无底洞”,还是不想惹这份麻烦。
为加重求职砝码,陈华富决定去学电脑。在同学梁灵勇的帮助下,他进入一家培训班学电脑,一边等待工作机会。
劳动部门:这是一种求职歧视
针对陈华富的求职问题,记者采访了台州市人才市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像陈华富这样的康复者,只要生活能自理,且在受聘单位能正常工作的话,用工单位不能因为病史就拒绝他。法律赋予陈华富与普通人有同等就业权利,他不应在就业中遭受歧视。
“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存在困难。”工作人员称,企业在招聘中碰到有重症病史的人,往往会因为害怕承担今后的医疗费,而找理由拒绝,对这样的做法,劳动部门也无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