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申请国家专利
吕凤祥制作的凤凰琴不仅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曾流行过的凤凰琴。为了使这种简单易学的乐器融入更多当代的音乐元素,弹出更美妙的乐章,不断进行了多种摸索实践。原先,凤凰琴的发音量小,音色单调、音域狭窄,他就试着在琴箱腔体内安放宏音弹簧。一根、两根、三根,起初怎么也调不好音,经多次实验后发现设置两根宏音弹簧的音质最佳。因为腔体内的宏音弹簧经过弹拨震动,使弹簧产生刚性混音,使琴的发音量加大,音色和谐,音域宽广。他还将凤凰琴原先的4根弦增至五六根,巧妙地设计出男音、女音、混和音来,他还将箱孔缩小,避免音量扩散太快,使音质饱和。
2003年9月,吕凤祥就凤凰琴宏音弹簧这一设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8天后,他就得到了受理通知书。2004年10月13日,他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这是对他努力的一种极大的肯定。这以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引起了国内不少人士的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不断。有一次,一位石家庄人打电话来要60把凤凰琴,但吕凤祥一个人做,哪出得了货呀,只好作罢。还有一位金华人特意开车寻到我家,买走一把琴,说是家中92岁的老父手指不灵动了,想弹这琴活络一下。“最多时,一天就收到16封信和多个电话。他们都希望我能就凤凰琴的专利与他们合作或转让。但我的本意并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只是不想让这样一种民众喜爱的乐器消失,所以当时也就没有很在意他们提出的这些事情。”老吕说这话时很是自豪。
提起今后打算,老吕直言:现在我想通了,最好是让这专利产生效益,也只有真正产生效益,才能真正让这凤凰琴重新受关注,才能有越来越多的人重操此琴,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因此,我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我要让我们农民生产的凤凰琴走向世界。因此,我很想找到一个有心人一起合作,齐心创业,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奏出一曲更为动人的新乐章。
凤凰琴的历史和结构
凤凰琴又称“大正琴”。相传是日本名古屋人森田伍郎于大正年间创制的乐器。20世纪20年代,大正琴传入我国,因流行地区的不同,在我国又有“大众琴”、“和平琴”、“娱乐琴”、“中山琴”和“胜利琴”之称。
凤凰琴构造简单,容易演奏,音色清脆、明亮,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尤其适于一般民间娱乐和弹唱使用。
我国制作凤凰琴已有50多年历史。凤凰琴的品种以弦数分为四弦、五弦、六弦和七弦的四种,从外型分有长方形、兵舰形、有盖和无盖的多种式样。改革后的新品种有用料较少的窄琴头(不影响琴的共鸣)式、燕尾式、风头式和吉它式等,造型新颖,色彩艳丽,发音清亮,工艺精细。
优质的凤凰琴不仅音阶准,音色好,用料和工艺也颇为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