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一个执法人员的旁白
人物:杭州市物价局监督检查分局检查一科金曙明
旁白:我每次上街逛商场、超市,家人都有点不解:又不买东西,干嘛老盯着人家的标签、价格条幅看。这些年来的检查工作,查看价格标示已成了我的职业习惯。
价格欺诈,总是令人防不胜防,我有时候也难免。就像碰到买就送、打折,明知道可能是个圈套,买的永远都不如卖的精,但觉得相对能接受,只要质量没问题,想想也就算了。其实很多消费者都抱有类似的心态,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商家的价格欺诈行为。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检查力度正在加大,而与此同时,商家耍的价格欺诈手段也不断高明。爱玩文字游戏,就是一个例子。
NO.2一个不幸消费者的独白
人物:杭州某住户周女士
独白:去年家里装修,刚好赶上空调促销旺季,打出很多特价机,我便花了900多元买了台1P的分体空调。本以为捡了个大便宜,没想到才一个月,制冷剂就开始泄漏,噪音大得像拖拉机!
出现质量问题后,找厂商维修过几次,都没修好。无奈之下,我请一位懂技术的朋友开机检修,才发现主机竟然是旧的!懂行的朋友说这有两种可能:一是维修机,二是库存机。
真是有苦难说!我越想越悔。贪图便宜几百块,却莫名奇妙捞得这堆烂摊子,想来真是不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只好自认这个倒霉。
现在市场上,各种特价产品还在招摇,虽然有关部门也在封杀特价机,但我觉得这仅仅靠商家、厂家的诚信度还不够,尽快建立简单易行的鉴定机制,免得让消费者不明不白地陷进去。
NO.3一个职业网托的自白
叙述人:网上开店经营小生意的汪先生
自白:房有“房托”、车有“车托”,而在网络红火的时候,“网托”则已经见怪不怪,很多买家就是不知不觉上了钩。
最初接触“网托”,是在去年底还没入行时,当时碍着朋友关系,答应帮他做回“托儿”,一个八成新的柯达175数码相机,我扮演的则是一位竞价的买家。为了能拍个高价,他还特意定了个较低的价格1700元,以吸引眼球。
这一招果然奏效。第二天果然有人竞价了,上来就开价1850元。吹捧夸大、起哄抬价是“网托”最常见的招数,我马上回应2000元。估计那人是被所谓的低价吸引住了,也没有松口的意思,我便不依不饶地和他较起劲来,当他叫到2700元的时候,我便全身而退——朋友买的时候也才3050元,捡了个大便宜,我也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