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年8月,随着高考第五批志愿补报工作的收尾,一度沸沸扬扬的高复学校生源抢夺战最终以几家新办高复班的消亡而谢幕。今年,浙江省高考考生达到31.3万人,比去年增加5.8万。按照各高校在浙江的招生数量和71.4%的高考录取率,约有9万多人无缘升学。同时,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有800万高考考生,其中有250万是历届考生。于是,高复市场在一些人眼中,成了一块赚钱的大蛋糕,但混乱也随之而来。
“北大、清华学生”成广告噱头
在宣传广告和招生简章上,一些高复学校就靠几个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撑场面,这些考生往往都是高分复读,各科成绩都很出色。但是高分复读并不是保险箱,据一位从事高复教育数十年的老师透露,杭州某高复学校高分退步率竟高达33.7%。杭州建人高复学校的桑坚信校长坦言,这样的导向无疑增加了次年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让高复学校之间争抢高分生源的大战愈演愈烈。
不仅如此,一些学校为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宣传方向开始偏离:有的在公开招生会上恶意诋毁竞争对手;有的则肆意夸大自己的本科上线率;更有甚者向学生、家长承诺,如果考生明年的高考分数达不到多少分以上,将全额退款,而事实上考生和家长能否拿到赔款还是未知数……在学生和家长眼中,这些高复学校一家比一家吹得好听,一家比一家更有“奇迹”,很多外地家长和学生在这样的广告噱头前一片茫然。
仅有1/3高复学校经教育部门审批
高复学校属于非学历教育,按理需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认可,但因为目前没有具体政策来规范,便让很多人钻了空子,绕开教育部门,通过其他部门开办高复学校。据了解,目前杭州20多家高复学校中,仅有六七家是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
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办高复学校需要有300平方米的校舍和50万元资金,这样的准入条件,是很多刚开始办高复班的新学校无法承受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校转而向劳动部门申请,以开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名义张罗起了高复班,这样的学校在杭州也有三四家。但是在劳动部门审批也需要几万元的资金,还有六七家学校就选择了把高复学校挂靠在一些经过教育部门审批的公办、民办学校那里。
由于没有办学经验,在短短一个多月间,杭州今年新增的高复学校至少已经有7家新学校宣告试水失败。杭州某新开办的高复学校至今只招收到了14名学生,其中文科8人,理科6人。面对这样的局面,学校是否能正常开班已经成为一个悬念,如果按原计划开班上课,肯定连投入的成本都无法收回。有业内人士透露,杭州一些生源不足的学校正在试图把已经招收到的寥寥无几的学生“转让”给一些老牌子学校,还有一部分学校正在酝酿把几所学校的生源组织在一起上课,以合力渡过难关。
高复的利润并非想象中那么高
大量的落榜考生数量、家长学生的“名校情结”以及高额高复学费,让很多人认定了高复学校是一块肥肉,但事实上高复学校这块肥肉并不是人人都能吃上的。虽说今年全省有9万落榜生,但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会选择高复。据估计,今年全省选择高复的学生会达到4万多。但从今年高考的情况看,市区7所集体参加高考的高复学校考生人数为1700多人,但是其中1300多名学生来自建人和求是两大老牌知名学校。
桑坚信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建人高复学校60%的收入都用于支付教师的薪水,而且这个支出每年都在增加,20%的收入将用于校园设备方面,在剩下20%的收入中,还要准备15%—18%来应付越打越响的广告战,所以真正赢利的空间还不到10%,这就是为何每年都至少会有两三家高复学校销声匿迹的原因。
高复班补文化课,更要补心理课
“高复教育并不是一种商业行为,它首先是一种教育。”建人高复的桑校长认为,现在很多学校把学生当成了财源,这种做法不可取。学校并不是一种赢利的工具,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在学校里渲染商业气氛,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校、老师的“上帝”,这不但不利于教学的展开,也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开办高复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帮助考生挖掘潜力,让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增加竞争的资本,所以它需要开办者有正确的办学理念。现在有很多学校都认为只要狠抓文化课成绩,一年以后把这些高复学生都顺利送到大学就可以了,其实这是对高复学生和家长的不负责任。高考失利对寒窗苦读12年的考生来说,是一次挫折,所以,他们和普通应届考生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要帮他们打好文化课的基础,查漏补缺外,更要通过心理方面的引导,让这些高复生走出高考不成功的阴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他还认为,有关部门应该把好高复学校的进门关,做好对办学者的资质审定,并每年对高复学校进行教育质量的评估和财务审计,严格规范高复学校的办学质量。目前,越来越多的正规高复学校都在呼吁尽快成立一个高复学校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避免行内互挖墙角、恶性竞争的情况,保护正规高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