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的诱惑
面向未来的海洋价值观
从上海芦潮港出发,船行约半小时,就听到有人用嵊泗方言喊:“快醒醒,好看大桥了。”我们随蜂拥的人群来到甲板,近距离观看闻名已久的东海大桥。它威立海上,在波涛中显得那么从容。
就是这座绵延32.5公里、宽31.5米的海上高速公路桥,连接起了上海和嵊泗小洋山岛,也使得嵊泗人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美好期待。
36岁的汪福尧,刚刚从烟台港实习放假归来。他是嵊泗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港口机电机械专业的学员,已经学了2年基础课程。他所在的班级中,还有学习港口理货专业的,120位学员中,90%以上原来是渔民,有将近90人已经成家立业。
“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投入新的学习,对我们这些人来说,确实难度挺大的。”汪福尧说。在2年全脱产学习的日子里,他将家庭小旅馆交给妻子打点,5岁的女儿则由丈母娘照顾。“学费全免,政府还补贴生活费,我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完成学业,在洋山港找到新的机会。”
对洋山港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汪福尧和他的同学们可能并没有很深的认识。但是,他们有着自己直观而淳朴的理解:这么大的港口,总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他的弟弟汪福士想法要深远得多。作为一名在上海读大学,毕业后已经立住脚跟,正准备成家立业的“新上海人”,大港的诱惑更无法拒绝。“他连续考了会计证和物流证,目标就是洋山港。”汪福尧说。
渔民与港口,本来就像一对“生死相依”的伴侣。从上世纪90年代宝钢在嵊泗马迹山建港以来,一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窗口”就已经被推开了。而今天,一个现代化大港的崛起,更是史无前例地冲击着嵊泗人的“发展观”。洋山港的开发让嵊泗的港口资源真正被全国所认识,也让嵊泗人重新审视自己所拥有的海洋资源。
如今,岛上的职业技术培训,最热门的专业,关键词是“港口”;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排第一的也是“港口”;世代居住于海岛的人们,也因为有了“港口”,开始了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向往……先进文化成了推动海岛转型的巨大力量,面对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嵊泗人正以全新的眼光拥抱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