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流进衢江的山溪叫做七里溪,污染最严重的时候,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都不愿把脚伸到水里去。
竹料腌塘平掉了,造纸厂关了,罗文位家眼前的水流也变成了清澈的瀑布,一个个有关山水的美丽传说也在人们脑海里记忆起来。
眼前利益和生态经济的博弈
山变绿,水变清了,衢州被称之为浙江绿源,但竹农的损失怎么弥补?如果单纯地以损失农民利益为代价,显然不是科学地发展。
“政府给补助,叫做以奖代补。”常山县县长徐焕凤介绍。衢州各地根据不同情况,拿出了平掉一口腌塘每平方米补助15元-30元,两年来,全市各地下拨的补助资金达到了220多万元。
光奖励还不够,必须找到增加竹农收入的一个法子,让老百姓心服口服。
“办法有很多,比如产业升级,引进竹子的深加工企业。毛竹的价钱一下子从每百斤十几元飙升到了二十几元,比农户自己腌料价钱还高,老百姓当然愿意停掉手工作坊。”柯城区七里乡乡长郑建林介绍。
除此以外,一批批“农家乐”也在竹林间开了起来。
42岁的罗文位,现在放下锄头当起了“农家乐”老板。他说自己本来要外出打工的,可从五一节开始营业,忙得根本就顾不上想打工的事情了。几个月下来一算,一个月能赚到3000多元。
“当然不愿意再腌料了,历史总不能倒退吧。”憨厚的罗文位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