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公司先行
设立投融资公司将是温州政府对民间金融的管理加强的一个信号。
据悉,这一中小企业投资融资公司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特点而设立的新型金融机构。具体操作方式是:先试点设立1家,由市政府明确一个主管部门,组织、鼓励和引导温州市辖内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5-10家企业发起;采取股份制的组织形式,每个企业平均出资,股份占比相同并享有同等权益;首期吸收资本金最低为实收人民币5亿元。
这家投融资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自有资金、金融债券、有担保的银行贷款以及其他资金,今后将初步扩大到接受企业或企业法人代表的大额定期存款,或委托存款、委托投资基金;吸收邮政储蓄协议存款、法人金融机构的投资等。
“建立投融资公司,就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对民间资金的合理引导。现在又和中小企业的融资联系在一起,能够起到双重作用。”温州市银监局一位政府官员认为,“但是初期,投融资公司还会设定一定的门槛,不是所有个人都可以将多余资金放到这个公司,今后如果运作成功,可能将向公众民间个人资金开放。”
这应该是温州对民间资本的再次“引路”。此前,在瑞安、苍南等地的农信社改革试点中,已经吸纳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将其有效地导入金融体系。
显然,温州希望加快纳入的进程。
曲线收编
按照温州当地政府的设想: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投融资公司,这三者的力量联合将使温州民间资金得到最大程度的收编。
温州的民间借贷曾经一度在1980年代末与1990年代初抵达了它的鼎盛时期。当时,温州大约有200多家基金会,170多家信用社,民间月利率常常高达3分左右,亦即年利率为36%;而月利、年利飙高之际,恰恰就是温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之时。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温州民资开始出现不规范问题并一直延续。个别典当商行非法吸存放贷,助长融资利率上涨;出现投机和诈骗的苗头;大量借贷用于外地房地产或者投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和项目,都是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温州政府发布的《意见》中也指出,民间融资的趋利性,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潜伏着较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温州市政府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对民间金融进行收编。央行高层肯定了民间金融,但同时对民间金融的管理又提出多方面的要求。民间金融在温州历史很久远,想一下子取缔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只有积极引导,逐步扩大正规金融的范围,吸收民间资金纳入正规金融体系。”一位温州市发改委官员称。
据悉,截止到7月份,温州的民间利率已经跌至近年来的最低,约为月息千分之9多,而在近一年当中最高的月息达到千分之12。
“这说明资金需要正在下降,这可能和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开始主动吸收民间资金,重视中小企业的贷款有关,也可能与温州市政府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马津龙教授分析认为。
引导方向
对于民间资金的引导方向,温州比较明确的态度就是解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以及吸引民间资金参与政府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温州政府发布的《意见》中提到,鼓励和组织民间资金具体的措施包括,实行低门槛创业激励政策、降低投资创业者开业的初始条件;完善民间资金运营的服务体系,要由投资审批制度向投资备案制转变,加强信息引导和投资中介服务等。
“现在温州市政府的意见,主要是将民间资金吸收到中小企业,这主要靠政府财政的担保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另外就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也要积极引导民间资金,不鼓励民间资金参与炒房、炒煤矿,炒油田等投机活动。”温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一位官员称,“今后政府将可能出台一系列操作性的规范,来吸纳和组织民间资本。”
事实上,中信实业银行已经开始了吸收民间多余资金的尝试,推出了个人投资的有银行担保的2年期企业债券,最低门槛为50万,每年的利率约为5.8%,远远高于银行存款。
工行浙江省分行也与温州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工行将投入100亿元贷款支持温州中小企业。
“金融机构也都在积极对民间资金进行吸收和引导,再加上政府的担保,对规范民间金融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马津龙认为。
另外,温州市也出台了种种能够吸收民间资金参与的政府项目,在电力、能源、公路等项目上,鼓励民间资金采取联合、联营、入股等方式进入。“但是相当多的政府项目对民间资金的性质有限制,一般自然人无法参与其中,只能是购买这些基础设施的国债。”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