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的信用状况,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个区域对外合作的机会,决定了这个区域要素集聚的水平,决定了这个区域的竞争力。在资源要素紧缺,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口,浙江,一部“阳光法规”的出台引起了大家的注目。
从9月1日起,《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是我省首次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发布工作进行立法。用法制提高区域信用环境的竞争力,这部走在全国前列的法规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
角逐信用环境竞争力 “阳光法规”创造浙江新机会
资源要素紧缺,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快速奔跑”的浙江经济,正在直面区域竞争力的新考验。
“没有良好的信用秩序,一个地区的环境竞争力和要素集聚能力就必然被削弱。”省信用办副主任钱建鑫说。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开始实施的《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表达了浙江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增强竞争“软实力”的强烈愿望。
“信用浙江”网站,是《办法》规定的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查询系统。8月30日,在通过“身份认证”后,我们进入了浙江一家机电企业的信用记录平台,除了企业工商注册的一些基本信息,网页上还列出了税务、信贷、质监、劳动保障等数十条详细的企业信息记录,大致可以看出这家企业近三年来的经营情况,在“质量监管”一栏中,这家企业的一次因违法而被罚款1万元的处罚记录赫然在案。
浙江省企业信用发布查询中心副主任王宁江说:“别小看这上面的每一行文字,,每一条记录都有可能让企业的信用状况发生变化。”
开通已三年的“信用浙江”网查询系统中,已存储了62万家企业的9000万条信用信息。这些信息,就像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把企业的诚信和失信记录都一览无余地反映在了上面。
《办法》规定,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信息以外,企业的所有信用信息,都将按照统一标准、平等披露的原则向社会公开发布。
把信用展示在“阳光”下,对于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省份来说,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许多人不免产生顾虑:立法把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出去,对我们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浙江的企业都“有案可查”,我们却查不到别人的信息,会不会吃亏?
“从表面上看,我们把失信记录暴露在阳光下,让一些企业感到委屈。但从长远来看,浙江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经济发展秩序将会因此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钱建鑫说。
当前,浙江发展的要素制约特别是科技、人才制约日益凸显。只有集聚更多的要素资源,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成果,以及利用更多更好的外资项目,才能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一切,都离不开良好的信用环境。”钱建鑫说,“一个地区的信用状况,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个区域对外合作的机会,决定了这个区域要素集聚的水平,从而决定了这个区域的竞争力。《办法》实施以后,企业的信用记录‘透明’了,这比‘两眼一抹黑’让人更放心,浙江的区域信用环境、整体的投资环境将更具有吸引力。”
从浙江经济的成长角度看,作为市场大省,无论是4000多个商品交易市场,还是数量庞杂的中小企业,“现金、现货、现场”依然是他们的主要交易手段,由此带来的巨大交易成本,根源也在于信用缺失。
“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的‘阳光法规’,将促使他们增强信用观念,从而实现交易手段的现代化改造,提升竞争力。这对浙江经济的意义更深远。”钱建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