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了。她以渔家女特有的坚韧,在与病魔作了近80个昼夜的不屈抗争后,带着对生命的深深眷恋,走完了她51年的人生路程。
第21个教师节又将来临。嵊山岛上的孩子们,更加怀念他们敬爱的老师杨兰娟。孩子们忘不了,去年教师节后不久,杨老师还拖着虚弱的身体,领着他们到海边开展海洋特色课现场教学;孩子们更忘不了,海岛上万乡亲含泪送杨老师最后一程的动人场面。
2005年1月18日17时12分,嵊泗县首届“红烛奖”和“优秀人才奖”、舟山市首届“海岛园丁奖”和省首届“春蚕奖”获得者,嵊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杨兰娟,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临走时,她关照丈夫,一定要将一本党章放进她的贴身衣袋……
甘用嫩肩挑起重担
杨兰娟1972年从舟山师范学校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嵊泗县壁下小学张其岛村校任教。张其岛面积仅0.2平方公里,岛上仅有19户人家,村校就设在岛上原先的庙舍内。庙舍有两间,一间用作渔业队堆放网具,一间充作校舍。教师租住渔民家,吃饭靠自己用煤油炉烧,用水要从井里取。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杨兰娟却无怨无悔。因为杨兰娟出身贫苦渔家,深知渔家孩子读书的艰难。
当时,杨兰娟一年中总有好几次要带学生坐船去壁下岛上中心校参加学习或体育等竞赛活动,由于张其岛上没有靠船的码头,十八九岁的杨兰娟就卷起裤管,把渔家孩子一个个背到船上。由于张其岛实在太小了,有次当杨兰娟带着孩子们在小操场上玩篮球时,一位学生没接牢,篮球直接滚到了大海。为不让篮球被浪潮卷走,她连衣服也顾不得脱,就纵身跳进海里……
苦练硬功献身教坛
1975年9月,杨兰娟调到嵊山小学任教。
原嵊山中心小学老校长夏新华动情地告诉我们:当时嵊山中心小学是仅次于县城菜园中心小学的重点小学,学生多,教学要求更高。为更好教书育人,杨兰娟针对自己普通话不够标准的弱点,每天对照字典校正读音,一遍一遍又一遍,不断改进,直到准确。正因为杨兰娟对教学工作的认真与执着,她的教学能力快速提高。在众多的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教学业务骨干力量。她对待工作的激情,体现在许多细节上。在嵊山小学,她经常为别的老师代课是出了名的。不管哪个老师有急事,杨老师总会热情相助。而且一定会像教自己班级的学生一样认真,把课文内容生动活泼地讲深讲透,直到所有的学生都理解为止。
教师慈母身兼两职
有一个关于医药箱的故事,至今还在张其岛上流传。当时岛上没有一个医生。有的学生及居民,有时因小病小痛得不到及时医治而导致病情加重,杨老师就自备了一只小药箱,用自己的工资配备了一些常用药物,一遇上有学生手脚跌破或头疼发烧,她就如慈母般地端水喂药,不让学生因小伤小病而耽误上课。1975年底她调到嵊山后,这只自备小药箱照样发挥着作用,若是小药箱解决不了问题,杨老师就带学生到医院,自垫医药费给学生挂号就诊配药,然后再把学生送回家。这样的爱心,更多地体现在她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上。前几年,杨兰娟班上有一名男同学,由于自幼得不到母亲的关爱,心理冷漠,平时行为习惯非常不好。杨老师就给他以慈母般关心:看他手脏了指甲长了,就帮他洗手剪指甲;见他衣服穿得不整齐,就帮他穿整齐;看他心情不愉快,就通过谈心帮他排遗忧愁。真诚爱心化顽石,有一天那个男同学终于流着眼泪向老师敞开了心扉,从此他像换了个人,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
在长达32年的教坛生涯中,杨兰娟心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时时体现出一个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处处发挥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逝世后,舟山市委、嵊泗县委分别追授她为“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