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榜老师告诉记者:“我专门安排两个同学,让他们多关照小朱,但我也叮嘱他们,小朱自己能做的,你们千万不要硬帮,因为我知道,他很要强。”
“这个孩子是宁波中学最乖的孩子,很懂事,很省心,读书相当用功,自己也很要,而且生活上这么乐观,很难见到。”李老师说,“高中的时候,学校食堂是让小朱免费用餐的,但他几乎每次都吃得很简单;学校每月给他150元的生活补助,他不是买书,就是交给母亲。”
李尚榜老师悄悄告诉记者:“我看到小朱转赠捐款的报道非常感动。其实,宁波中学的老师同学也为他捐了钱。但我希望等他最需要的时候再交给他——毕竟,他将来可能要读研究生。”
欧航是朱建君高中阶段最要好的朋友。欧航告诉记者,朱建君从来不吃零食,最奢侈也就是饭后买一瓶矿泉水来清清口。”
记者曾邀小朱一起吃午饭。站在宁波最常见的快餐店门口,小朱说他不知道这家店好不好。后来,我才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从小到大,除了惟一有一次同学请客,他几乎没有在外面吃过饭。
午饭时,小朱只挑了最便宜的海带炒豆芽和紫菜虾皮汤,看到记者为他挑的虾和白切鸡,小朱连说“破费”了。
转赠决定得到父母支持
“父母并没有告诉我他们到底收入有多少,但我能感觉得到家里不富裕。”小朱说,他家的经济条件在当地农村属中下水平。”
记者专门来到他的家。在宁波慈城农村,这是一幢普通的二层小楼,墙面是普通的马赛克,地面是水泥浇铸的。这就是朱建君的家。他的父亲告诉记者,这地面原本是黄泥的,前些年刚浇上水泥。
一台21英寸的彩电,是这个家里最好的电器;除此之外,大件的电器,就只有电冰箱。
小朱的父亲是当地一家工厂的临时工;而他的母亲,自患乳腺癌进行手术切除后,一直卧病在床,平时只能做点轻松的家务;小朱还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弟弟,全家只能依靠父亲微薄的收入生活。
小朱的父亲告诉记者,这个孩子从小就很有主见,虽然家里经济是比较困难,但得知孩子决定把人家捐的钱让给贫困生,他们还是很尊重孩子的决定。“他说够了,我相信他。”
朱爸爸说,小朱知道家里的情况困难,所以很少提要求,“他读高中的时候,100元生活费能用很久”。
没钱上大学的滋味,我懂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决定让出每年6000元的捐助款,去帮助别人?
“没钱上大学的难处,我最了解。”小朱告诉记者,“我算过了,母校宁波中学帮我申请到了每年6000元的‘福的’基金,江北区残联每年会资助我4000元,还有一些好心人捐助了5000元现金。除去每年6500元学费,剩下的钱应该够生活费了。即使不够,我也不能完全依靠别人的资助生活。毕竟,还有人比我更需要这些钱。”
他带着孩子般的喜悦告诉记者,暑假里,他曾做了一段时间家教,赚了800元钱,可以作为这学期的生活费。
朱建君说,在过去的艰苦岁月中,一直是来自学校、社会的帮助支持他走过来,如今又是大伙儿的爱心帮助他踏入大学的校门,他不会辜负好心人的期望,将来要用知识回报社会;家里现在虽然有困难,但等他长大了,他会想办法赚钱养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