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昨天,本报A13版刊登《宁波独臂大学生朱建君转赠资助款》的故事,许多读者来电赞扬这个“穷孩子”人穷志不短。
其中,有一位热心读者向本报记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在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有一位家境富裕的女生每月坚持勤工助学,而在这个学期她和同学一起凑起500元钱第一次资助一位家境贫困的五年级女生。
“富孩子”同样有远大的志向,知道靠自己的劳动生存,并能热心帮助社会中的困难人群。
读者的来电引出了一个话题——“穷孩子富孩子,都能做个好孩子。”许多读者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不同阶层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虽然环境有所不同,但是立志和坚韧的品格都同样不可或缺。
宁波翠柏小学五年级学生季凯丽每次接起电话,听到那个甜美的声音,她就非常开心,电话那头的大姐姐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女孩,她叫麻梦婕,是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大三学生,这位大姐姐和同学在这个学期赞助她500元生活费,除此以外,麻梦婕还经常打电话和她聊天,询问学习情况,有时还会到家里来看望她。
富家女孩天天在校扫地
记者眼前的麻梦婕穿得很普通,每天中午,她和两个同学一起打扫教室和外教办公室,下午放学后还要打扫一次。麻梦婕说,她是今年年初开始接手这个活的,每个月有200元的收入。
麻梦婕是宁波宁海人,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她的父亲长年在外经商,家里的经济条件还不错。现在,麻梦婕每年的学费是1.2万元,加上其他开销,一年大概需要花费2万元。
“我每个月有1500元的零花钱,在学校扫地主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让自己锻炼一下。”
赚钱帮助别人有意义
在大一的时候,麻梦婕担任系里青年志愿者部部长,在那个时候,学院与当地的翠南小学结对。“每星期二和星期五的下午,我们就去这所学校,给那些成绩好、家庭困难的学生辅导功课。”麻梦婕记得一个二年级男生,性格比较内向,“我就主动找他谈天,和他做游戏,还教他做千纸鹤、叠星星,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今年6月,通过宁波海曙区慈善协会,麻梦婕认识了季凯丽。季凯丽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跟爸爸、奶奶居住在一个小房子里。爸爸身体不好,是一个仓库的管理员,每月只有500元收入。家里惟一的家电是冰箱和电视,这也是社区居民赠送的。
“我把自己所有勤工俭学得来的钱全部给了季凯丽,希望她能顺利完成学业。钱不是很多,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劳动所得,用这些钱帮助别人才是有意义的。”
一点帮助改变一生
麻梦婕说她曾经被一个故事深深感动:在一个偏远的贫困山区农村,每人一年只有100多元的收入。有一天,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资助一个母亲200元钱,这个母亲马上带她的孩子去县城里做了一个手术,孩子就得救了。
“虽然一两百块钱对我们来说不多,但对于那些需要钱的人来说,这也许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麻梦婕说,回报社会是件好事情,父亲就是她的榜样。“去年年底,父亲四兄弟一起向当地农村的老人协会赞助2万元服装,还送去了2000元现金。”
在麻梦婕周围,有些同学每月的生活费超过2000元,穿名牌、吃饭店。“他们用的是父母的钱,没什么了不起。人最终是要靠自己的。”
麻梦婕认为,“用自己的钱帮助别人,那是一件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