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老人的幸福生活我省率先实现县域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80%以上在浙江的一些乡镇,焕然一新、设施齐全的敬老院,是欣欣向荣的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3年来,通过集中供养,我省共有5万多名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老人进入敬老院、福利院,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到今年9月,全省各县(市、区)均实现了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80%以上的预期目标。
“五保”老人追求幸福
88岁高龄的胡妙娥与73岁的竺圣云喜结良缘,成为奉化市溪口敬老院的一段佳话。两位老人逢人就说自己很幸福。
2000年春节前刚住进敬老院时,胡妙娥生了一场大病,当时也在敬老院的竺圣云经常来陪她,这让胡妙娥心里很感动。2003年下半年,当胡妙娥听说竺圣云生病住院后,她不顾年老体迈,坚持要到医院去陪他。看到两老因为爱情的滋润变得年轻,老院长张瑞娣就当起了“红娘”。
去年8月8日,溪口敬老院的第一场婚礼,让敬老院里充满了喜气,老人们送来了贺礼,当地民政干部也专程赶来贺喜。婚后老两口被安排在单间里,相亲相爱的日子让旁人羡慕。
【相关链接】“五保”老人谈恋爱,缘于生活有了依靠后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过去3年来,仅宁波市就有6667名“五保”老人进入敬老院,实现了集中供养,占了“五保”老人总数的92%以上,位列全省前茅。统计数据表明,截至今年9月底,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超过90%的城市有杭州、嘉兴、绍兴等地。其中绍兴市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高达99.97%。
母子同住敬老院
在龙泉市住龙镇,90高龄的叶珠爱老人与其66岁的儿子刘新根年初同时住进同一个敬老院。
由于儿子没有娶妻,叶爱珠母子俩一直相依为命。前几年,儿子年龄大了,身体不大好,母子俩日子过得清苦,房子破旧又没有资金修整,有时一日三餐也难以保证。“住进敬老院,不一样了!”叶珠爱老人开心地对大家说。他们住的是公寓,吃的是可口的饭菜,盖的是政府统一发放的新棉被,看的是大彩电……今年,住龙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敬老院进行改造,提高了集中供养能力,这对母子得以同时住进镇敬老院。
【相关链接】近3年来,我省各级财政加大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共投入24亿余元,改(扩、新)建敬老院1169所,总床位数达到11.38余万张,集中供养人数5.15万人,总体集中供养率高达89.38%。
“五保”老人写来感谢信
“搬进敬老院还不到一个月,我们差不多都重了3到5斤。吃得好、睡得好、住得好、心情舒适,能不胖吗?”住在江山市淤头镇敬老院的71岁徐侍雄老人乐呵呵地对笔者说。
去年5月,入院5个月的102位老人自发给省民政厅写了一封感谢信,以表达内心对党和政府真挚的感激之情。现在,老人们每天都做一些打扫卫生、种菜、养猪等小事,既活动了筋骨,又改善了生活,更重要的是自得其乐。
【相关链接】去年,全省“五保”对象人均标准供养3280元,占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4%。“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各地以政府主导,所在村组依法负担、社会资助等办法,引导和鼓励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企业等积极捐助善款回报社会,并通过福利彩票筹集福利基金、慈善总会募捐等方式争取社会支持。各地同时还积极接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农村集体筹集的供养经费和财政资金,为“五保”对象提供定点医疗,规定定点医院对老人只收取药品成本价,免收其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