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血疑》中的幸子与白血病抗争的故事,曾深深地打动了一代人。日前,国际血液学最具权威性杂志《BLOOD》网络版刊登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最新研究进展——白血病元凶是PTPN11基因编码中的蛋白质shp-2在“作怪”。这一新发现,无疑对白血病的防治有着重大贡献,而这一研究课题的主要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血液科徐荣臻博士,也由此成了国内外医学界瞩目的焦点。第一道“曙光”出现在1996年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在青少年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的发病率位居第一。目前,骨髓移植治疗因配对困难无法全面开展,而且适合移植的也只是白血病患者中的一部分。解开白血病病因之谜,成了全世界都想攻克的难题。徐荣臻原本从事临床医疗,1992年他为自己重新选择了一条充满了无数个未知的崎岖路:离开临床,坐进“寂寞”的实验室,研究白血病。
徐荣臻研究的第一道“曙光”,出现在1996年。那年年初,他在白血病细胞中找到了与白血病发病有关的病毒,这是国际血液学上第一例见诸报端的发现。同时他提出了人的白血病病毒病因学理论,并在英美联合出版的《白血病研究》上发表了论文。“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发现,如果这一理论得到证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可能会得到重大突破。”编者在论文的按语中如此评价。
发现元凶蛋白质shp-2
“做科研就如同写小说,要用心去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要保持一个始终连贯的清晰思路。”这是徐荣臻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还把科研的每一个成果,都十分生动地描述为一道道的“曙光”,因为从中他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1997年后,他连续取得了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开始着手从基因分子水平进行研究。课题组分析了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样本,多种不同类型人白血病细胞系,以及相应正常人血细胞中的PTPN11基因序列,研究其编码的酪氨酸蛋白磷酸酶Shp-2的表达状态和功能进行系统。结果发现,PTPN11基因编码的活性蛋白酶Shp-2在白血病细胞中呈异常分布与过度表达状态。顺藤摸瓜,徐博士等人发现,在正常人的血细胞中,蛋白酶Shp-2安分地分布在细胞浆内,而在白血病患者的细胞中,它“犯案作乱”,大批活跃地入侵细胞膜内侧和细胞核内。“这一‘犯罪现场’提示我们,蛋白酶Shp-2可能还是一个新的抗白血病药物靶分子。”这无疑为治疗白血病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目标。
要把成果留在自己“家”
2000年4月,徐荣臻应邀赴旧金山参加国际肿瘤界规模和影响居首位的美国肿瘤年会,并在会上获得“年青科技工作者奖”(该年度获此奖项的仅7人)。徐荣臻的科研项目即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关注。2001年,徐荣臻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应邀到美国著名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继续进行研究。校方为他提供了从实验室到日常生活等一应俱全的优厚条件,配套了充足的研究经费。半年之后,他却谢绝了对方的挽留,提前回到了国内,回到了医院。
徐荣臻面对大家的疑问,实在地说:“如果我在国外完成这个项目,成果将会和国外研究机构分享,我要把成果留给祖国,留在自己的家里”。
治疗白血病可能就像治感冒一样
基于重要的原创性发现,国际血液学最高级别杂志《Blood》网络版首先刊登了该研究论文,并将于11月份正式刊出。网络版论文刊登后不久,课题组即收到了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Rebecca J. Chan博士的祝贺信,他在信中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研究成果很有吸引力,对治疗的目的以及我们的研究也是一个动力”。
著名肿瘤学专家郑树教授闻讯后也欣喜地表示:“白血病是人们普遍很关注的疾病,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想去攻克它,为了去控制它已经作了很多尝试。而徐荣臻课题组是从白血病发病机制去攻克难关的。这个研究成果不但发现了致病基因,而且探讨了能不能够阻断它,使白血病细胞得到抑制。”他认为,这个研究为白血病发病机制控制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对白血病进一步研究有可能提供新的途径。
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开辟治疗白血病的新捷径。徐荣臻说,尽管利用这一发现生产出攻克白血病的药物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在不久的将来,治疗白血病可能就像治感冒一样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