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的夜晚,天空分外晴朗。宁波青少年宫天文爱好者协会的业余爱好者们,正逐个聚拢来,等待观测金星和火星。这个时候,宁波镇海的天文爱好者盛丽,走到指导老师庄启宁身边,悄悄地说:“庄老师,我要报告一个大喜讯——我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两天后,盛丽的发现获得了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的临时编号2005UV64。她也由次成为我国第4个获此殊荣的人。
“难道你就是丁舒姗的‘下一个’?确定了吗?”庄启宁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笑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两个月前,杭州高级中学的17岁女生丁舒姗,成为我省第二个发现近地小行星的业余天文爱好者。谁知第二个发现者就出现在了自己的身边。
发现旅途=网络+专家
网络:小行星发现的源头
10月31日,是盛丽轮休的日子,她待在宁波镇海的家里,通过网络,浏览美国著名的基特峰天文台实时拍摄并发布的天体照片。两个月前,盛丽得知杭州高级中学的丁舒姗同学,通过这些观测图,发现了一颗新的FMO(快速移动天体,近地小行星的一种)。这个消息,也坚定了盛丽捕捉小行星的信心。就在这个时候,下午5点左右,在她刚下载的第194张星象图片里,出现了一条闪亮的短线。
“这会不会是一颗新的FMO的轨迹?”心底一阵激动之后,盛丽保存好图片,电邮给美国基特峰的在线天文学家。约5分钟后,美国专家就发来了同个天体的其他3张图片,供盛丽再次确认。约15分钟后,盛丽收到了美国专家的信,称经天文镜对照查看,基本能确定是FMO,但这还要等待其他天文台的验证。
专家:23分钟后予以确认
3分钟后,基特峰专家再次来信,确认并祝贺她成功捕捉到FMO,并上报给了MPEC(国际小行星组织电子电报中心)。从晚上6点起,包括丁舒珊在内,国内前三个发现FMO的爱好者,通过“天文爱好者”QQ群,给盛丽发来祝贺。
在接下来两天里,网络上不断出现关于这颗FMO的消息,好几家国外的天文台,都观测到了这个天体。考虑到盛丽是第一位上报的发现者,因此她获得了国际小行星组织的认可,前天上午10点,FMO国际网页上发现者栏目中出现了盛丽的名字,她的发现已获得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的临时编号2005UV64。
发现公式=坚持+运气
坚持:夜间长途跋涉观星
“她是个很低调、内敛的人,但做事情很执著。”作为宁波市青少年宫天文爱好者协会的负责人,庄启宁老师这样评价盛丽:“这也许就是她作为一个业余天文爱好者,能够发现FMO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
今年29岁的盛丽,是宁波市镇海区的一名医生,她从小爱好天文学,在工作之余,也常常翻阅一些天文杂志。去年年底,正在杭州进修的她,得知宁波青少年宫成立了一个天文爱好者协会,没等赶回宁波,就按捺不住给庄启宁老师打了电话,要求加入“组织”。“只要市区有活动,她总是要从镇海赶到城区来参加。天文观测活动一般在夜间,有几次活动结束后,回家的公交车没了,她只好打的回家,就这样,她还一直坚持。”庄启宁说,“天文观测有时候很枯燥,要收集大量的观测数据,没有毅力、耐心和信心,是坚持不下来的,而机会只青睐做好准备的人。”
运气:“抢”到关键的1/16
提起自己的发现,盛丽说:“其实这里面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发现这颗FMO,是通过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下载由美国著名的基特峰天文台实时拍摄并发布的天体照片,通过肉眼辨别搜索。“照片40分钟上传一张,分成16个部分,然后大家就扑上去‘抢’。我很幸运,下载到第194张时就成功了,有的人下载了几千张也没发现。”
因为这种下载是个人独享的,所以,当盛丽幸运地抢到其中的一张时,她其实已经“抢”到了这颗FMO的发现权。通过自己日积月累的天文知识,盛丽大胆地推测:这就是一颗FMO。
发现数量:民间≈官方
官方:自动巡天系统保卫地球
“发现FMO的门槛,其实并不高。”庄启宁对记者,因为FMO经常会对地球造成威胁,所以,由美国率先发起,国外已经有好几个自动巡天系统,专门从事FMO的搜索,以及适时将拍摄的照片发布到FMOproject网站上。
从1997年开始到现在,我们的国家天文台小行星课题组的科学家们,也总共发现了5颗近地小行星。
民间:寻找FMO形成热潮
但是今年来寻找FMO成为了国内外天文界比较热门的公众参与的活动,我国这几年寻找FMO活动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过去,这只是天文学家的事,现在平民百姓也可参与和实现。”庄启宁说,“但实际情况是,天文学家总是少数,而这些危险的小行星,却有上千之多,仅仅依靠有限的人力是不够的。技术的发展,使搞天文也成了‘人民战争’,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进来,帮助专家发现这些小行星。现在的天文研究,需要像盛丽这样的有心人。”自从有了这些网络资源后,中国的业余爱好者到现在总共发现了4颗近地小行星。
发现瓶颈:起点=终点
起点:发现后仍有大量研究要做
发现FMO只是所有研究工作的开始。”庄启宁说,“是给天文学家又提供了一项感性认识,给后面大量的理性分析打了一个基础。”
同时,在小行星运行轨迹发现之后,还要经过跨越足够时间段的天体测量观测,以精确地得到它的轨道。为了避免刚发现的小行星由于观测精度不够而丢失,也为了鼓励观测者,除了发现小行星之外,也重视对小行星的定轨观测,只有被非常精确地定出轨道、并满足严格条件的小行星,才能得到小行星中心赋予的永久编号。终点:条件限制到此为止
但是,对于国内普通的天文爱好者来说,力所能及的,基本上也到此为止。
“小的望远镜是不可能观测到小行星的,需要大型的望远镜和先进的探测设备。目前我们的爱好者只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肉眼分辨。而爱好者所能得到的网络资源,全部来自于国外。”庄启宁对记者说,倘若失去了这种技术支持,加上国内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财力有限,发现小行星的机会,其实非常渺茫。
庄启宁说,“但不管如何,能够发现小行星,为天文研究做了基础的工作,就是业余天文爱好者心里最大的成就。”
发现纪录:
1、今年4月1日下午,中国科技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的理论天文专业博士研究生虞骏,发现一颗直径约为15米的小行星,这是中国大陆天文爱好者参与发现的第一颗快速移动的近地小行星。编号:2005GT
2、8月31日中午1点左右,杭州高级中学高二女生丁舒珊,在接收美国国家天文台望远镜最新拍摄的实时星空照片时,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编号:2005QQ87
3、10月9日,黑龙江大庆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张学军,同样是通过国际互联网,再次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编号:2005TH50
首次发现的业余爱好者是中国科大的虞骏,随后是杭高女生丁舒珊,再接着是大庆的张学军,盛丽紧跟其后。“简捷的技术条件,这么多成功的例子,让所有天文爱好者受到越来越强劲的鼓舞,也会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庄启宁说,“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寻找的人越多,发现的自然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