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新儒学大师杜维明和《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一起在浙大对话文明。“回到中国”,无论海外学人以何种方式回来讲学,其实都包括了家国情结、全球化的需要、发展空间大、中国的机会多、生活品质有很大的改善等。比如,越来越多的海内外高级学者加盟浙大的基础学科,引发学科交叉会聚,提升了学术原创力。
据浙大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鲍世宁教授昨日最新统计,浙大数学、物理、化学、心理、地球科学等基础学科,从1999年至今,已引进了54位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院士2人、长江学者4人、教授19人。本土院士从2位增加到5位,长江学者从2位增加到9位,博士导师从73位增加到了112位。引进的中青年学者占学院教师总数的12%,但他们申请获得的国家基金占到学院总数的26%。
唐睿康:筹建生物矿化跨学科中心
唐睿康,今年2月离开学习工作了7年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走进浙江大学。他本已获得了布法罗的终身教授职位,为了回国任教,他把这一身份转成了客座教授。这是一位在生物矿化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青年学者,他所提出的纳米溶解模型、矿化动力学控制机制理论,推动了生物热力学的发展,他在Angew、Chem、JACS和PNAS等全球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他说,生物矿化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研究平台,但浙大的多学科背景对开展生物矿化研究非常有利。
丘成桐:数学中心走向国际
近两年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在数学界声誉雀起,该中心举办的每期假期学校都吸引了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甚至是哈佛的青年学子。据介绍,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先生虽然在浙大的工作不是全天候,但他不在浙江大学领取分文报酬,也不享受浙大为引进人才制定的特殊待遇,丘先生甚至由自己出钱买往返机票,还为数学中心捐助了价值50万美元的专业图书资料。丘先生不光为浙大推荐了刘克峰,更带动了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等大学的一大批国外知名学者来浙大讲学、短期任教。今年浙大丘成桐数学英才班首次招生,丘先生亲自过问一应细节,还专程从哈佛赶来参加招生面试。在这2年间,浙大数学系的招生分数线及在全国的排名扶摇直上。
方肇伦:拓展化学微分析系统
方肇伦是1999年12月到浙大的,他组建了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除了给研究生上化学选论的专题课程外,在微流控芯片的研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微分析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它借助微机电加工技术与生物技术,将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化学分析的全过程都集成在一块邮票大小的微芯片上,因此被通俗地称为“芯片实验室”。可以说,方肇伦的到来,使浙大在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唐孝威:多科交叉推动脑科学
为国家两弹一星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唐孝威院士,更是一位得到众人敬重的老学者,他自2001年3月到浙江大学后,和同事们在物理系共同建立了交叉学科实验室,并与信息、医学、仪器等多学科教授广泛讨论,有力推动了浙大乃至中国的脑科学的发展。
贺贤土:推动核聚变研究
浙大理学院的外聘院长贺贤土不光自己为浙大的学科发展献策出力,更是为浙大引进有为的青年学者出了大力,几年间贺院士为学校推荐的优秀学者已达两位数,物理学关于核聚变的理论研究也已经起步。
正如学校有关负责人所强调的,国际著名科学家对浙大学科建设有着重大贡献。这种人才的会聚效应可以从一个人带来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可以开拓出一个新学科方向、一块学术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