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 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读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访省政府研究室综合研究处处长董建伟 本报记者吴妙丽
记者:逐步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是《建议》提出的一个重要亮点。其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什么?
董建伟: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资源和环境对我省发展的瓶颈约束也日益突出。更深层的问题,则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按照目前的资源利用状况,我省长远发展将缺乏应有的资源支撑。从环境看,粗放型经济增长带来的高排放、高污染使全省生态环境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十一五”时期我们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面临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的惟一出路。
记者:我们注意到,《建议》将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范畴,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董建伟: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这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去年我省人口已达到4720万,同时,劳动就业人口、老龄人口、流动人口的高峰也相继到来,必将对我省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带来极大的压力,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建议》提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条基本途径,当前工作的着重点是什么?
董建伟:从当前推动工作来讲,一是要加快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二是要加快研究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逐步将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三是组织编制好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
记者: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从哪些方面入手?我们的社会将会因此发生哪些变革?
董建伟: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经济政策和监管制度。一是推进资源价格市场化进程,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二是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财税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三是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的法规和效能标准;四是建立资源节约监管制度。同时,必须积极开发和推广节约资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从具体工作来说,要重点抓好节能、节水、节料、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六个方面的工作。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引领、示范和表率作用,在政府部门中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产品,倡导资源节约行动,建设节约型政府。
同时,我们要花大力气整治环境污染,积极实施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依法有序地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使一个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蓝图逐步显现:节约真正优先体现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领域中,成为企业和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主导市场,各种开发建设活动都考虑到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绿色产业持续发展,人人关爱环境,所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都有利于环境。
●逐步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摘自省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访省委政研室综合处副处长宋炳坚 本报记者张冬素
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省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建议》中有关文化大省建设的重点是什么?为此,记者采访了参与《建议》起草工作的省委政研室综合处副处长宋炳坚。
宋炳坚介绍说,我省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全国较早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并制定建设文化大省的纲要。今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这是省委根据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又对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了进一步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