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绍兴的“块状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阵痛”,尤其是纺织业又时逢欧美频频设限,在内忧外患中,绍兴启动了纺织业“自主创新”的谋变引擎,业界将期盼、揣摩的目光聚焦在了绍兴:绍兴从“块状典型”到“块状困局”,并能最终成为“块状”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样本吗?
上周五,袍江工业区绍三线一侧,在阳光和彩旗中,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和绍兴市四套班子领导共同挥锹,为中纺院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暨中纺院江南分院科研大楼奠基,中纺院染整技术开发中心也同时成立。
当天下午,已是夜色阑珊时,绍兴饭店会议室依然热度不减,国家部委官员、白发苍苍的院士、期盼挂在脸上的企业主们济济一堂,还在探寻着同一个命题:绍兴的纺织块状如何走出自主创新之路?
纺织,又是纺织,还是纺织。从政府、科研院所到企业,绍兴正试图将“自主创新”作为新的、强有力的引擎装上纺织业这艘航速正逐渐减慢的巨舰。
“纺织块状”,遭遇“阵痛”
“块状”是绍兴的骄傲和支撑。但近半年来,“块状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阵痛,尤其是“纺织块状”更是“内忧外患”。
“国际市场没有像想像中那样提供释放的缺口,国内经济宏观调控等因素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绍兴县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产品科技含量低、设计研发能力弱、重量轻质等问题,也在严峻形势下显露无遗。” 绍兴县县长冯建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当前绍兴县纺织业的形势,直言不讳:“外部大环境的剧变,给我们敲了警钟。”
有数据表明,截至今年年2月底,绍兴县印染企业完成的225亿元工业总产值中,利润仅为数亿元,部分企业还出现了亏损。尤其是绍兴一家曾经响当当的纺织类企业的倒闭,更是给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带上了悲壮色彩,并有了一种放大了的“蝴蝶效应”。
绍兴市科技局在给与会专家们一份材料中,将绍兴纺织业发展诊断出四大病症:纺织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纺织面料长期跳“迪斯科”(涤丝);贸易壁垒对产业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差,“引、仿、跟”现象普遍;低价无序竞争。
“越坎运动”,政府推动
截至去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有1491家,从业人员达35.3万人,其实现的利润占到了全市工业的近50%,出口量占到了总数的70%。这些数字说明了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纺织业事关绍兴经济兴衰。
“在过去大半年时间里,因为宏观调控带来的被动形势,曾让一些企业感到茫然失措,但随后便变得从容了,也主动了。”绍兴市委常委、绍兴县委书记徐纪平说:“主动的表现为当市场自发、无序的‘无形之手’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产业信号扭曲时,政府作为‘有形之手’开始了其引导和调控之旅。”在一段时间内,绍兴县政府一直在主导着一场称为“越坎运动”的战役,并希望用5年时间通过产业自主创新,完成产业调整,在提升纺织业、壮大非纺织业的基础上,使得纺织业的比重从目前的76%下降到50%,实现非纺与纺织对半开的局面。
“绍兴纺织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纺织业面临的问题。纺织业要靠自主创新走出困局,大家已形成共识,关键是如何集聚各方资源?中纺院江南分院在绍兴成立了,现在看绍兴能不能探索出一条纺织科技自主创新的产、学、研联盟?这个联盟既不能是纯市场的,当然也不能是搞计划的那一套,这里面仅仅依靠企业不行,政府的协调、推动作用显得很重要。”与会的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说。
自主创新,企业主体
豆粕是喂羊的饲料,很难想像豆粕能长出羊毛来。但绍兴县展望集团这一“大豆纤维”成果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和国际专利金奖,并已开始接受国内知名纺毛企业的订单。
浙江华联三鑫石化公司用两年时间,自主改装成功了一套年产60万吨“PTA”装置。这个项目让企业一年内实现百亿元规模,并一跃至绍兴纺织产业链高端。
浙江梅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绍兴新一代纺织品超纤整皮,做成质量完全一样的皮鞋,价格起码可以便宜一半以上。
……
在上周五举行的纺织科技合作与创新发展座谈会上,记者看到了一本还散发着油墨的厚书《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绍兴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风采》,这本书记录了我市百余家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
“自主创新如今作为国家的经济战略,归根结底,其主体是企业,企业的竞争力就是国家的竞争力,一个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群很难在竞争中取胜。有人将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归结为这一地区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看有道理。”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在会上发表看法说。
记者了解到,绍兴纺织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34家,一些骨干企业承担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
“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科研支撑”必将成为绍兴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