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竞争的靶心
记者:您怎么看待现在这个竞争社会?您是杰出的文化学者,能不能对恶性竞争做个文化解读?
余:我说过,最好的竞争对手是自己,不要去伤害别人。
全世界,我所了解的很多优秀的顶级企业家,都不是靠恶性竞争富起来的。
在给孩子们作人生选择的时候,不要把争斗当作一个目标。这样把人生的路看窄了。我觉得,当竞争成为一种杀伤力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远离竞争的靶心,尽快走出竞争这支箭的射程,要么快速走远,要么拐弯改变方向。因为人生的路有无数条。
文化人要有文化人格
记者:文化学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文化学者?
余:要有文化人格。
欧洲思想家荣格讲过,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民族的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人格。中华文化,就是中华人的集体人格。
意大利思想家革兰西说,人,在接受各种文化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从中感到了责任感,要弘扬些什么,创造些什么。这部分人,就是有人格的人。所以,人格,就是对文化有感悟力的人。
我觉得,21世纪,我们的文化人格,有三个方面是特别缺失和需要全力构建的。
首先就是有终极关怀精神。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不能等同于文化人格。去年世界级富豪、美国人贝林给我写信,说他开始求多:比如钱多,这个目标很快就达到了。其次求好:房子、衣服、车子等等都是最好的,这个目标也很快达到了。第三求异,求惟一性,居然也很快就达到了。这时他还不到60岁,人生忽然失去了目标。直到有一天,在越南,“一个6岁的小女孩挽救了我”,贝林说,这个女孩没有腿,当她终于会操作贝林给她的轮椅时,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在津巴布韦,一个男青年背了残疾的老女人走了两天两夜来看他,贝林问这是你的母亲、邻居或亲人吗?回答都不是,这个女人是路上的一个流浪者,听说有个美国人在这里,要来,他就把她背来了。这个男青年说完就走了。
贝林非常震撼,他说:“我把梯子搁错了墙,我爬到顶端以后才发现。”
那是人生的梯子。贝林由此找到了生命的全新意义,那就是终极关怀。
当大家都在追逐财富的时候,有人在做环保,有人不光在关注乡村的沙漠化,也在关注精神领域的荒漠化,那就已经找到了文化人的人格,有了令别人仰望的人格。
其次,理性判断是真正的文化人应该具有的特点。这种理性针对情绪化而来,针对缺乏判断缺乏理性而来。
在德国海德堡,夜间完全没有人,十字路口没有一辆车闯红灯。为什么,司机朋友说,在这个十字路口的一个窗口,不知道哪个孩子正在看。如果穿越红灯,那就是给孩子提供了可以穿越规则的窗口,成年人不应该成为孩子的反面教材,这就是理性原则。失落了这种理性原则,我们只能成为文化职业者和文化技能工作者,不能叫做具有充分文化人格的人。
第三是要有审美情感。有了审美情感的人,他的心灵更宽阔,更柔软,更通情达理,更懂得发现自然的美,跨时空的美。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就提升了。希望我们在风云变幻的时空,都能成为一个有文化人格的人。否则,就是失去了人类之所以高贵的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