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14年前,已故温州商人王均瑶以首开私人包机先河而蜚声海内外,14年后,又一批温州人开始上演天空“财富秀”。他们这次盯上的目标是:私人飞行。
日前,20多位温州民营企业家加入了一家私人飞行俱乐部,耗费375万~625万元不等巨资入会的富商,将因此获赠一套独体别墅、一架飞机及一个私人飞机库。对高尔夫、游艇等各色“财富秀”有点“无动于衷”的温州商人,为何偏偏会被飞机打动?蔚蓝的天空,又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20多名温州商人下单买飞机
11月底,临近年底的温州乐清柳市一片忙碌。处理完一大堆日常的文件报告,郑恒岭习惯地走到窗前,扬头看看了晴朗又宽阔的天空,感慨万千:“想了那么多年,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郑恒岭是温州新华电器集团公司董事长,他所指的有机会指的是“私人飞行”。这位土生土长的温州乐清人并不善言辞,但一提到飞机二字,顿时来了兴致。“飞机是希望的象征,一想到天空,心中总是充满希望,希望我们的企业可以像蓝天白云下的雄鹰一样飞得更高更远。”
就在几天前,该公司和温州乐清飞行总会签下了协议,成为该私人飞机俱乐部的高级会员。在郑恒岭看来,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起点。
差不多同时,同在乐清的蓝盾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道平也为即将拥有私人飞机兴奋着。他说,和10多年前同乡人王均瑶的高起点、大手笔相比,眼下的购机有点距离,但无论从个人兴趣,还是提升企业形象看,与飞机结缘这件新鲜事,当然值得去尝试。
事实上,私人拥有飞机,这一财富梦早已在敢为天下先的后继者中燃起。“目前签下协议的有20多家,很多有意向的企业负责人还在具体洽谈中。”乐清飞行总会董事长许伟杰说。
这家私人飞行俱乐部名叫乐清飞行总会,地处温州经济最发达的乐清市。在这些加盟的企业中,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集团,如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人民集团、天正集团。
此前,上海已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会员制私人飞行俱乐部——前沿私人飞行总会。与该会员只拥有“产权式飞机”(即指将飞机的产权划分为若干份,也就是多个人共同拥有一架飞机)有所不同,这批飞机将完全由温州商人单独拥有,使用年限为40年。
“这需要相当的实力基础。”许伟杰说,目前乐清飞行总会只有两架Beeair小蜜蜂超轻型飞机,其他的飞机将全部向著名的小型飞机制造公司——美国塞斯纳飞机公司购买,“价格从几十万到上千万元不等,均价在100万元左右,机型则将根据企业家的不同喜好和下单情况进行购买。”
私人飞机,温商的另一个财富符号
熟悉温州的人都知道,温州人的最大特点在于务实,老板虽然不缺钱,但日常工作生活还是注重经济成本,老板平时坐飞机出门办事多选择普通舱。但如今,温州商人的举动似乎有点背离这个常规。
这一点,许伟杰有一定的发言权。作为该飞行俱乐部的直接经营管理者,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乐清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谈及筹办飞行总会的初衷,他说,本来只是筹办一个空中旅游项目,但经常和周围的民营老板交流,无形中受到了启发。满足一下温商的飞行梦——这个想法很快有了回应。“他们一开始就感兴趣,接着就纷纷响应了。”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抛出这些大手笔,理由当然远不止兴趣这么简单。务实和精明的温州商人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这也是个投资,特别是无形资产方面的。”温州新华电器集团公司董事长郑恒岭直言不讳地说。他说,有了自己的飞机和会所后,不仅方便商务接待和企业间交流洽谈,而且这也是一种实力和身份的象征,提升公司的形象。同时,现在国内私人包机正逐渐热起来,他已盘算着今后将飞机转租的事了。
同为会员的人民电器董事长郑元豹也有同感。“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一切还在发展中。”尽管对于飞机带给企业的效益,他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但语气中还是难以抑制那种向往和期待。“如果企业有实力了,而且也有这个需要,买飞机也可看作一种正常的投资行为。”
目前,国内的空中管制尚未放开,虽然国家民航部门对个人飞行活动表示扶持,但客观上不少实际操作如航线申请和空域使用等还存在限制。这些会不会影响到温商的飞行之路?
这显然早在飞行总会的考虑中。据许伟杰介绍,他们的11个起降点已经通过空管部门的审批,正在加紧建设。私人飞机在履行相应程序之后,便可在这些航线间自由飞行。他透露,11个起降点间隔都在300至400公里内,均位于浙江、安徽和上海的旅游景区或者机场,其中上海的起降点设在龙华机场。这些会馆,也将选在安徽、湖北和省内的一些风景区内。“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5月份,首批购买的私人飞机就可以起飞了。”昨天,许伟杰透露了这么一个信息。
私人航空,民资的下一个秀场
就在这场私人飞机热潮方兴未艾时,在温州这块向来备受关注的投资热土上,另一则消息正被传得沸沸扬扬:目前温州金州集团有限公司正与国外航空公司接洽,商谈飞机制造与销售的事宜,勇于成为浙江飞机军团的一支新军。
目光,齐刷刷地瞄准航空领域。是什么促使了这些目光的聚焦?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温州市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庆鹏用了这么一句话。在他看来,这与温州人敢于冒险、勇于探索新领域的一贯作风是分不开的。从最早的王均瑶包机,到现在的私人买飞机、造飞机,敢为人先的力量和勇气一直在延续。
当然,仅凭勇气不足以支撑市场信心。至于潜在的市场潜力,李庆鹏持保守的乐观态度,“目前还很难说,但值得企业尝试。”他认为,特别是较先发展起来的温州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基础,对于新事物有较高的认知度,类似私人购买飞机的举措对于企业的品牌和社会效益,都是一种提升。
事实上,在市场力量的导向作用下,充裕温资的流向背后显然也蕴藏着更多的活跃因子。“可以预见的是,航空领域将成为民间投资的下一个兴奋点,而温州商人有望成为先入者之一。”一直关注温州人投资动向的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津龙这么说。他说,非公经济36条颁布后,航空等行业垄断的再度打破,向民资敞开的门会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国内空中管制的逐渐放开,个人制造和使用飞机在许可下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私人航空领域将会越来越有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