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11月25日,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美元兑人民币现钞买入价首次跌破8元,创下自今年7月汇改以来最低点——
汇率变动击中我省外贸企业“软肋”
最大挑战是“低价走量”的出口模式导致浙江产品国际竞争力减弱
时值年底,当松了一口气的浙江外贸出口企业负责人正准备盘算今年的收成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再次让他们的神经紧张起来:11月25日,中国银行等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美元兑人民币现钞买入价首次跌破8元,报出自今年7月21日汇改以来的最低点。
我省外贸企业负责人的担心是有理由的。有关专家指出,我省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出口产品中又有相当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这些都是容易受到汇率变动冲击的因素。
汇率风险已经让浙江外贸企业感受过“切肤之痛”。浙江新大集团负责人姜益民告诉记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每一次走高,都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减少。据他介绍,很多外贸企业都以半年为周期安排业务,也就是说,在上半年就要安排好下半年的订单,而签订合同时采取的都是当时的汇率。这样,一旦在外商付款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高,企业的损失也就随之而来。
当然,规避汇率风险的办法还是有的。远期结汇等套期保值手法就已为我省一些外贸企业所采用。慈溪“宏一电器”一年出口达数千万美元,公司总经理沈国强告诉记者,去年底,该公司在制订今年工作计划时预期人民币会升值,为锁定风险与银行签订了一年的远期结汇合同。结果,在今年7月人民币升值2%后,该公司损失大大降低。
但是,锁定汇率只是化解汇率风险的一个手段,其成败取决于企业对汇率走势判断的正确与否。如果汇率预期不准,企业还是要受损失。姜益民认为,出口企业最好还是尽可能缩短收汇时间,加快应收外汇账款的回收速度。
订单利润的损失,美元资产的蒸发,对浙江外贸企业而言,这些还不是汇率变动带来的最大考验。有关人士指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高,意味着国内出口产品价格的提高,因此,对许多浙江外贸企业而言,汇率变动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国际竞争力的减弱,敲打的是“低价走量”的外贸“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