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住在城市里的老人们还在为污浊的空气,嘈杂的声音,永远长不大的儿女和理不清的人际关系苦恼时,有这样一群老人,却选择了到大山深处安享晚年。
安吉无蚊村,虽然地处偏远山区,却在近几年得到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老人们的青睐。他们笑称自己是“隐居养老”,而这种养老方式如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罗隐扇走了村里的蚊子
从湖州市安吉县城出发,坐上农村巴士,一个多小时后就可以到鄣吴镇了。一路尽是绵延不绝的山,一条清澈的小溪在路边时隐时现。
鄣吴镇是个被群山围绕的安静小镇,无蚊村就在这些山的里面。走了差不多5公里路,记者看到了一个石碑,上面写着“无蚊村”三个大字。一位路过的村民告诉记者,夏天最热的时候,站在这块石碑两边,可以明显感到外面很热,里面很凉,温度至少相差5度。所以,大家就以此碑为界,过了石碑就真正进入了无蚊村。
无蚊村原名里庚村,由于四周山上蚊子成群,村里却终年不见蚊子,因而得名“无蚊村”。鄣吴镇政府工作人员郑勇对记者说,有专家说这里的水都是流动的,蚊卵留不住,而且村子里很干净,没有蚊子生长的环境。
其实,村子里一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大才子罗隐到了这儿,看到蚊子很多,就用当地特有的竹扇将蚊子全部赶走,从此这儿就不见蚊子了。
挖笋、采茶,城里老人成了新“村民”
在村子里走着,见到前面走着两位老人,他们边谈话边往前走,路过的村民见到他们,都会热情地打招呼。
走到跟前,才发现他们说的不是村里的方言,而是普通话,偶尔冒出两句上海话,村民们也都用普通话和他们说。
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并不是无蚊村的老村民,而是从上海来这儿度假的。老大爷叫郑洪金,老伴姓吴。由于待的时间长了,自己也融入其中,他们自称为新村民。。
郑洪金告诉记者,三年前的一个夏天,他和老伴跟着一个旅游团来到了这儿。一开始,他们只是图个新鲜,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然而,到了这儿,他们立刻被这儿的凉爽天气,美丽风景,清洁空气和纯朴的民风吸引。“第一眼,我就有这样的感觉,这儿就应该是我养老的地方!”郑洪金说。
郑洪金老家在重庆农村,那也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后来虽然住到了上海,但他一直忘不了在农村的生活,想着退休以后,要到一个和老家一样的地方去。退休后,他和老伴经常到各处去玩,但是,无蚊村让他觉得最亲切。
如今,郑洪金和她老伴一年差不多有半年生活在无蚊村,后来也有不少人过来生活,度假,但是他们是最早来这儿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虽然冬天很冷,但郑洪金老两口认为,这样的冬天才像冬天,而且还能看到雪。
郑洪金每天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早上7点起床,散步、锻炼,然后去山里、田里看看,顺便干点活,有时候下地种点菜,春夏天还去山上挖点笋、采点茶。一日三餐都是店家做的,晚上一过8点就休息了。这种和城里完全不一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恬静和安乐。
上海、杭州游客住满了农家
第一次去无蚊村后回到上海,郑洪金就向儿女们宣布:“从今以后,我和老伴要去安吉的农村隐居,不再给你们带孩子了!”
“这怎么行啊,你们两个人去那么偏远的地方,我们很不放心啊,再说,万一有个什么事,也不方便啊!”听到郑老汉的这个决定,他的几个儿女都表示非常不理解。
“那儿好得很,你们不放心,跟着我去看看就行了!”郑老汉的语气很坚定。
过了几天,郑洪金一家人又来到了无蚊村,儿女们一到那儿,就没话说了:这儿的风景太美了,更让他们称奇的是,上海还是30几度的高温,这儿却不用空调,而且晚上还有些凉意。由于没有手机信号,一直电话不断的郑洪金的女婿几年来第一次睡了个安稳觉。
“这个地方真不错,而且离上海也不远,你们要是喜欢就住这儿吧,我们休息天也可以到这儿来玩。”郑洪金的大儿子当时就改变了以前的想法。
郑洪金的儿女们回上海后,又向周边的人们宣传无蚊村,很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很多游客从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赶过来。今年夏天,游客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基本上每一个农家客房都住满了人。冬天人虽然少一些,但一般也有几十个游客,周末人还会多一些。
一天30元包吃包住
来无蚊村的游客以老人为主,年纪最大的是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的退休职工,今年87岁,在这儿住了一个夏天;年龄最小的则是两三岁的孩子,他们在这儿玩得同样很开心。
那些老人们,多数是在夏天待上两三个月,以度过炎夏,也有几十个,像郑老汉这样一年里有一半以上时间住那儿的,城里只要没事,就整天待在那儿。无蚊村的生活成本并不高,一般新的房间30元一天,旧房间20多元一天,一个月也不过六七百元,还包吃住,而他们在城里空出来的房子,大多就让给在城里生活的人住了。
“年纪大了,更想着能够回归自然,城里的事情怎么忙也忙不完,来到这样远离城市的地方隐居养老,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养老方式,来这儿两三年了,过去年轻时落下的很多小病,现在都没了。”郑洪金说。
在无蚊村为这些老人们带来安逸的同时,这些老人们也给这个曾经闭塞的村子带来了很多。郑洪金的老伴吴老太把住的山庄装饰得漂漂亮亮,用自己的巧手,为每个房间做上很多中国结、玻璃球瓶等工艺品。每次回上海,郑老汉还要带很多城里的东西给这儿的村民,还经常邀请村民们去家里玩。他们觉得,世俗眼光里的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差距,在这里已经荡然无存。
村里的农户成了业余导游
在郑洪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他住的地方。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农家,里面却有很多装修非常好的客房,几乎够得上普通宾馆的标准间。再仔细一看,房顶上还写着“唯我山庄”四个字。
这家的女主人王兰英已经为老两口准备好了饭菜,桌上放着一碗野菜,一碗小鱼。那小鱼是溪水里的,虽然小,但很香。
这家的男主人叫沈克奎,是最早向外界介绍无蚊村的人之一,他正好带着一群游客到各处去玩了。女主人王兰英便向记者讲起他们将城里人带到这儿来的故事。
沈克奎前几年在外面开车,经常去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得知很多上海人喜欢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他就想着自己的家乡很美,能不能开发自己家乡的旅游呢。2001年夏天,他把几个上海旅行社的客人请到自己家里,陪他们玩,那些人觉得挺不错,回去后就想着开发旅游。无蚊村虽然景色、环境都不错,但是没什么特别的景点,他们最后把方向定在了养老休闲游。
在接待了几批客人后,沈克奎又把自己住的地方进行了大的装修,把客房做成宾馆客房的样子。周围的几家农家,也学着样把房子装修成宾馆。客人来到这儿,提供吃、住,并陪他们玩。如今,像这样的山庄,村里已经有10多个,每一家山庄的主人,都像沈克奎一样,成了业余导游。
打造没有歌舞厅的度假天堂
随着名气的越来越大,无蚊村的一些村民动起了脑筋,有的还提出要把网吧、歌舞厅等城里的娱乐设施建到这儿来。
然而,这种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对:“城里人愿意过来,本来就想图个清静,要是把城里的一套搬过来,就没什么意思了。”
鄣吴镇政府工作人员郑勇对记者说,由于村里的老人比较多,他们正准备在村口再造一个诊所,用于急救和对付各类突发事件,还将加强消防设施,并且努力保持现有的环境,让这儿成为真正的天堂。